天冠地屦的意思、天冠地屦的详细解释
天冠地屦的解释
犹言天壤之别,比喻两者差别极大。《史记·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屨也。” 宋 洪迈 《容斋五笔·忠义出天资》:“人之贤不肖,相去何止天冠地屨乎!”
词语分解
- 天冠的解释 犹言宝冠。帝王所戴冠冕的美称。 晋 法显 《佛国记》:“王脱天冠,易著新衣,徒跣,持华香,翼从出城迎像。”《南齐书·东南夷传·林邑国》:“王服天冠如佛冠,身被香缨络。”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
- 屦的解释 屦 (屨) ù 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种鞋:屦贱踊贵(鞋价低贱而假肢却很贵,形容 * ,统治者惨无人道,滥施酷刑)。 践踏。 古同“屡”,接连着。 笔画数:; 部首:尸;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天冠地屦
《天冠地屦》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天上有冠冕,地上有履鞋,形容人的地位显赫,受到众人的尊崇和敬仰。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天冠地屦》的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包括“天”、“冠”、“地”和“屦”。其中,“天”是上部部首,它的笔画数为4;“冠”是冠部部首,它的笔画数为9;“地”是土部部首,它的笔画数为6;“屦”是尸部部首,它的笔画数为7。
来源:
成语《天冠地屦》最早出现在北宋文学家苏洵的《离骚序》中:“屈原发于天,贾谊发于人,韩愈发于地屦。”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并且被列入了《辞海》等辞书中。
繁体:
《天冠地屦》的繁体字为《天冠地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写作《天冠地屧》。
例句:
他的职位高而受人敬仰,真可谓是天冠地屦。
组词:
天宇、冠盖、地位、履历。
近义词:
云泥之别、高下立见。
反义词:
井底之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