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正名的意思、題目正名的详细解释
題目正名的解释
戏曲用语。 元 明 杂剧和南戏的剧情提要。通常在结尾处用一联或二联对句,概括全剧主要关目,用末句写出此剧的全名,而此句的末三字或四字多为此剧的简称。如 马致远 《汉宫秋》,其结尾对句是“沉黑江 明妃 青塚 恨,破幽梦孤鴈 汉 宫秋”;又 如王子 一《误入桃源》其结尾对句是“ 太白金星 降临凡世, 紫霄玉女 夙有尘缘,青衣童子报知仙境, 刘晨 阮肇 误入 桃源 ”,这两处对句的末句“破幽梦孤鴈 汉 宫秋”、“ 刘晨 阮肇 误入 桃源 ”便是这两个杂剧各自的全称。而《汉宫秋》、《误入桃源》便是其简称。在刊刻剧本时或把它放在剧前,或放在剧后。或称“题目正名”,或省称为“题目”或“正名”。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题目: 张秀才 应举往 长安 , 王贫女 古庙受飢寒;呆小二村□调风月,莽强人大闹 五鸡山 。”
词语分解
- 題目的解释 .标题;篇目。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尚书》《春秋》事较易,略正题目麤粗之説,以照篇中微妙之文。”《隋书·经籍志一》:“其分部题目,颇有次序,割析辞义,浅薄不经。” 宋 苏轼 《与潮守王朝
- 正名的解释 .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管子·正第》:“守慎正名,伪诈自止。”《国语·晋语四》:“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 韦昭 注:“正上下服位之名。”《旧唐书·韦凑传》:“师古之道,必也正名,名之
网络扩展解释
題目正名
「題目正名」是一个成语,意为正确地给题目命名,是文体规范的要求之一。这个成语可以拆分为「題」、「目」、「正」和「名」四个部分。其中,「題」表示题目;「目」表示意义、目的;「正」表示正确;「名」表示名称。
「題」的部首是「页」,笔画数为6;「目」的部首是「目」,笔画数为5;「正」的部首是「止」,笔画数为5;「名」的部首是「口」,笔画数为5。
成语「題目正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句话意味着命名的正确性影响着沟通和行动的效果。
根据繁体字写法,「題目正名」可以写作「题目正名」。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字形相似。例如,「名」的古时候写作「名」。古时候的写法可能稍微有些变化,但整体上仍然易于辨认。
以下是一个例句:“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前辈们常常强调題目正名的重要性。”
一些与「題目正名」相关的词汇包括:「題目」、「命名」、「取名」、「正确」、「准确」等。
近义词有「措辞准确」、「名副其实」、「名符其实」等。
反义词有「名不副实」、「名不符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