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齧的意思、蹄齧的详细解释
蹄齧的解释
亦作“ 蹄囓 ”。1.马用蹄踢和用嘴咬。《周礼·夏官·庾人》“攻驹” 汉 郑玄 注:“攻驹,制其蹄啮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有恶马,不可驭,蹄囓伤人多矣。”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六·定数》:“二马蹄啮,遂曳像於地,腹中珍货悉露。”
2.引申指劣马。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二:“君看 渥洼 种,态与駑駘异。不杂蹄啮间,逍遥有能事。”
3.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倾轧。《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相蹄啮者也!”
词语分解
- 蹄的解释 蹄 í 马、牛、猪等生在趾端的保护物,亦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蹄子。蹄筋。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 齧的解释 齧 è 同“啮”。 笔画数:; 部首:齒;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蹄齧:一个有关动物的词汇
《蹄齧》(读音:ní)是一个汉字词汇,用于描述动物啃咬其蹄子的行为。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的部首是「足」,右边的部首是「齒」,分别代表着脚和牙齿。
根据笔画的拆分,「蹄齧」这个字一共由13个笔画组成。左边的「足」部分由3个笔画构成,右边的「齒」部分由10个笔画组成。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记载这个词的出处是《尔雅》一书,此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词典之一。在这本书中,「蹄齧」被定义为动物咬嚼并啃食其自身的蹄子。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动物焦虑、烦躁或急切。
在繁体字中,「蹄齧」被写作「蹄齧」(繁体写法:霽),字形保持基本一致,只是筆劃间有细微变化。
在古时候的汉字书写中,「蹄齧」的字形与现代稍有不同。其中的「齧」字部分在古代的书写中为「囗+齒」,而不是现代的「齦」。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汉字书写形式的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使用「蹄齧」的例句:
1. 那匹马焦虑地开始蹄齧自己的蹄子。
2. 狗狗焦躁不安,一边蹄齧着自己的爪子。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蹄齧自噬、蹄喙、蹄踏
近义词:自啮、自噬、咬蹄
反义词:护蹄、光蹄、舔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