擿语的意思、擿语的详细解释
擿语的解释
密告。《新唐书·德王裕传》:“帝迁 洛 ,它日谓 蒋玄暉 曰:‘ 德王 ,朕爱子, 全忠 奈何欲杀之?’…… 玄暉 即擿语 全忠 , 全忠 恚。”《新唐书·裴行俭传》:“ 高宗 将立 武昭仪 , 行俭 以为国家忧从此始,与 长孙无忌 、 禇遂良 祕议。大理 袁公瑜 擿语昭仪母,左除 西州 都督府长史。”
词语分解
- 擿的解释 擿 ī 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擿永令发去。” 揭发:发奸擿伏(揭露隐秘罪恶)。 搜索。 探。 剖开;
- 语的解释 语 (語) ǔ 话:语言。汉语。英语。语录。语汇。语重心长。 指“谚语”或“古语”: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语。旗语。 说:细语。低语。 语 (語) ù 告诉:不以语人。
网络扩展解释
擿语的意思
《擿语》是一个汉字词语,音读为“zhí yǔ”,意为犀利而尖刻的言辞或言语。这是一种直接且有力的言辞,通常用于形容言辞或言语具有刺激、刺破或讽刺的效果。
擿语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擿语》的拆分部首是“扌”(手部)和“言”(言语),表示与手和言语相关。它总共由12个笔画组成。
擿语的来源
《擿语》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中,用以形容王莽的谈论方式锐利而且尖刻。从那时起,这个词开始被用来形容言辞或言语具有尖刻或讽刺的特点。
擿语的繁体
《擿语》的繁体字为「擿語」。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就《擿语》而言,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扌”和“言”的构造。
擿语的例句
1. 他以冷酷的擿语讽刺了那位自大的政治家。
2. 她的擿语毫不客气地揭露了他的虚伪。
3. 这位演讲者用擿语点燃了观众的激情。
擿语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拆字、言辞激烈、尖锐批评
近义词:尖刻的话、讥讽的言辞、尖锐的批评
反义词:温和的语言、和善的谈话、温暖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