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虏的意思、通虏的详细解释
通虏的解释
与北方的外族勾结。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现报》:“ 嘉靖 末年, 宣 大 总督 杨顺 ,以媚 分宜 之故,诬 沉鍊 左道通虏,绞之於市。” 鲁迅 《<二心集>序言》:“ 宋 末有所谓‘通虏’, 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词语分解
- 通的解释 通 ō 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 懂得,彻底明了: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 传达: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
- 虏的解释 虏 (虜) ǔ 俘获:虏获。俘虏。(.打仗时捉住敌人;.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俘获的人。 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 笔画数:; 部首:虍;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通虏
通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括“通”和“虏”两个字。
意思
通虏的意思是指通向敌方,往来于敌方之间。在古代战争中,通虏通常指的是与敌方进行交流、传递信函、传达消息等,有时还可能包括与敌方交战、投降等行为。
拆分部首和笔画
通虏的两个字分别有不同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 通:单字部首为辶,总笔画数为10。
- 虏:单字部首为虍,总笔画数为9。
来源与繁体
通虏是一个汉语词汇,最早出现于《周礼·地官司徒》一书中。该书是西周时期的文献,记载了官职和仪式等内容。通虏在传统的繁体字中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通虏的写法可能会有些变化。其中,“通”字在篆书时期的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同时,“虏”字的早期写法也略有差异。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字形的细节和笔划的书写次序上。
例句
1. 他被派去通虏敌军将领,传递我方的战斗计划。
2. 在战争中,通虏敌方的情报至关重要。
组词
通虏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组,如:
- 通虏函:与敌方进行书信往来。
- 通虏使者:代表我方与敌方进行交流的人员。
近义词和反义词
通虏的近义词包括“联络敌军”、“与敌通陈”等,意思与通虏相近。而“闭关自守”、“与敌为敌”等则可以作为通虏的反义词,意思与通虏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