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的意思、十面埋伏的详细解释
十面埋伏的解释
(1).谓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前汉书平话》卷中:“ 垓下 聚兵百万,会天下诸侯,困 羽 九重山前, 信 定十面埋伏,逼 羽 乌江 自刎。”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 垓 。”《水浒传》第七七回:“原来今次用此十面埋伏之计,都是 吴用 机谋布置,杀得 童贯 胆寒心碎。”
(2).琵琶大曲。又名《淮阴平楚》、《楚汉》。自 明 代后期流传至今。以 刘邦 与 项羽 垓下 大战为主题,用琵琶演奏,表达了古代战场上千军万马震撼山岳的声势。 明 末琵琶演奏家 汤应曾 曾以善弹此曲著称。参阅 清 张山来 《虞初新志》卷一所载 清 王猷定 《汤琵琶传》。
词语分解
- 十的解释 十 í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表示多、久:十室九空。 表示达到顶点:十足。十成。 笔画数:; 部首:十; 笔顺编号:
- 埋伏的解释 ∶在敌人可能活动的地方秘密布置兵力,伺机出击埋伏兵马 ∶潜伏埋伏着失败的因素详细解释.谓隐伏起来待机行动。多用于军事方面。《三国演义》第 * 回:“两岸都是芦苇蒹葭,可以埋伏。”《水浒传》第四一回:“
网络扩展解释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形容敌人在各个角落都设置了埋伏,随时都有可能袭击。这个成语由“十”、“面”和“埋伏”三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 十(shí)是由“十”部首组成的字,拥有两个笔画。
• 面(miàn)是由“面”部首组成的字,拥有九个笔画。
• 埋(mái)是由“土”部首组成的字,拥有八个笔画。
• 伏(fú)是由“亻”部首和“车”部首组成的字,拥有四个笔画。
来源:
“十面埋伏”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韩安国传》中,意为韩信率领十支军队在战斗中策应诸多个方向的埋伏。
繁体字:
「十面埋伏」的繁体字形态为「十面埋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关于这个成语的古时候写法,我暂时没有找到相关的信息。
例句:
• 敌人在战场上设置了十面埋伏,我方必须小心应对。
组词:
• 十面霾伏
• 十面埋伏战术
• 千方百计
近义词:
• 千方百计
• 百步穿杨
反义词:
• 明火执仗
• 充分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