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就擒的意思、束手就擒的详细解释
束手就擒的解释
[allow oneself to be seized without putting up a fight;wait for capture with tied hands] 捆起手来等候别人来捉拿,比喻无法脱逃或无力抵抗
详细解释
谓捆起手来由人捉拿。形容无力反抗,甘被俘获。 宋 洪迈 《夷坚支志庚·方大年星禽》:“眼者叱使往,目 詹 执缚。其人束手就擒,承伏厥罪。”《儒林外史》第八回:“ 寧王 闹了两年,不想被 新建伯 王守仁 一阵杀败,束手就擒。”《收穫》1981年第5期:“他本能地把双手抱在胸前,似乎准备束手就擒。”亦作“ 束手就禽 ”。 王闿运 《桂阳陈侍郎行状》:“众如言,夜径入山寺, 明先 唯与徒党十数人居,束手就禽。”
词语分解
- 束手的解释 捆住了手,比喻毫无办法束手无策 指不抵抗;投降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详细解释.捆绑双手。《史记·春申君列传》:“父子老弱係脰束手为羣虏者相及於路。”《旧唐书·懿宗纪》:
- 就擒的解释 受擒拿;被捉即刻就擒详细解释被捉。擒,也写作“禽”。《新唐书·李绛传》:“今孽竖就擒,方收威柄。” 陈毅 《示郝鹏举》诗:“而今俯首尔就擒,仍自教尔分人狗。”
网络扩展解释
束手就擒
《束手就擒》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被捕后没有反抗、毫无抵抗之力。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手」,总共有13画。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战争时期,当敌军合围或进攻时,被困的一方束手无策,只能任凭对方擒获。它的繁体写法是「束手就擒」。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由于不断演变和形成规范,「束手就擒」可能存在不同的字形。然而,根据现代汉字的标准,它的写法以「束手就擒」为准。
下面是一个使用「束手就擒」的例句:
在棋局中,围棋高手可以使对手陷入困境,让对方束手就擒。
关于「束手就擒」的一些相关词汇包括:
- 组词:束手待毙、束手无策、擒贼擒王
- 近义词:任人宰割、听天由命
- 反义词:力战不屈、浴血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