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绥的意思、死绥的详细解释
死绥的解释
(1).谓军队败退,;将领应当治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司马法》‘将军死绥’……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礼》著死绥,《传》称握节,捐生守位,取重人伦。”
(2).效死沙场。 唐 杜牧 《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死绥却是古来有,驍将自惊今日无。”《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有掣肘之讥,下无死绥之志。”《明史·王元翰传》:“平居冻馁,脱巾可虞,有事怨愤,死绥无望。塞北之患未可知也。”
(3).指死于战事者。 唐 陈子昂 《为副大总管屯营大将军苏宏晖谢表》:“遂得齿剑餘魂,更参授鉞之任;死绥之魄,復同挟纊之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方振声 以县丞謚‘义烈’,俱照知府例卹,则皆出特恩。盖我圣朝崇奬死绥不遗微末如此也。”
词语分解
- 死的解释 死 ǐ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 不顾生命: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 固执,坚持到底:死心塌地。死卖力气。 无
- 绥的解释 绥 (綏) í 安抚:绥抚。绥远。绥集(安抚和笼络)。绥靖(安抚使平静)。 安好:顺颂台绥(旧时书信用语)。 古代指登车时手挽的索。 古代的旌旗和旒。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死绥是什么意思
《死绥》(sǐ suí)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停止、中断、断绝。它常用于形容某种状态或动作的暂停、终止或无法继续进行。
拆分部首和笔画
《死绥》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死”部,右边是“纟”(即“糸”,表示丝)部。它一共包含了10个笔画。
来源
《死绥》的字形结构来源于汉字的演变和演变。它在古代最初的形态是“終”(zhōng),意为结束,后经过多次变化演变为现在的字形。
繁体
《死绥》的繁体字为“死綏”,部分地区和族群仍然使用这个字形写作。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死绥》时,通常使用的是篆书字体。篆书是中国古代一种形态豪放、独特的字体,因其雄浑大气而广泛使用于古代的铭文、书法和绘画中。
例句
1. 他的工作计划因为意外事故而死绥了。
2. 电脑系统崩溃后,整个工作流程死绥了数小时。
3. 由于疫情的严重影响,旅游业完全死绥了。
组词
1. 死寂: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2. 死亡:表示生命的完全终结。
3. 死板:指行动僵硬、不灵活、缺乏生气。
近义词
停止、断绝、中断
反义词
继续、持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