悚惕的意思、悚惕的详细解释
悚惕的解释
(1).恐惧;惶恐。 汉 焦赣 《易林·遯之随》:“使民不惧,安无悚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城南依山原,北临 黄河 ,悬水百餘仞,临之者感悚惕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拜之后,心中悚惕,魂魄俱无。” 清 吴伟业 《松鼠》诗:“侧目仍盱睢,奉头似悚惕。”
(2).常用为奏章或书信中的套语。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回一子官与弟状》:“宠过忧来,恩殊感极,彷徨自顾,悚惕难居。”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临书不胜悚惕。”
(3).警惕。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二》:“録自 唐 以来诸家言,以悚惕之。”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十二章:“他一下子悚惕起来:‘牛屎外面光,单讲形式漂亮,有什么好。’”
(4).敬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众参已,肃肃列侍……共视座上,真如悬观音图像,时被微风吹动。闻言悚惕,鬨然并诺。”
词语分解
- 悚的解释 悚 ǒ 害怕,恐惧:毛骨悚然。悚悚。悚栗。悚惧。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惕的解释 惕 ì 戒惧,小心谨慎:警惕。惕惧。惕惕。惕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疾速:“一日惕,一日留”。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悚惕
悚惕是一个汉语词语,形容害怕、恐惧的感觉。它包含了两个部分,分别是“忄”和“惕”。其中,“忄”是表示心脏的部首,也称为“心旁”,意味着与情感、心理相关的意义;而“惕”是表音字旁,表示该字的发音。所以,部首是“忄”,笔画数为3。
“悚惕”一词的来源较为模糊,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中。在繁体中文中,它的写法为「慫惑」,保留了原始的字形。在古代,人们对恐惧的表达方式也与现代不同,通过描绘出一种吓人的情境,使读者产生恐惧的感觉。
以下是使用“悚惕”这个词的例句:
1. 当她听到陌生人在门外轻敲的声音时,她感到一阵悚惕。
2. 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禁感到一阵悚惕。
3. 黑暗的森林里充满了让人悚惕的气氛。
除了“悚惕”,还有一些与之相关的词汇:
组词:惊悚、恐悚、心悚、惧怕。
近义词:恐惧、害怕、胆怯。
反义词:勇敢、大胆、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