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沙网 > 汉语词典 > 磬口梅的详细解释

磬口梅的意思、磬口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磬口梅的解释

腊梅品种之一。 宋 范成大 《范村梅谱》:“﹝蜡梅﹞经接,花疏,虽盛开,花常半含,名磬口梅。言似僧磬之口也。”亦省作“ 磬口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山茶花寳珠称贵,蜡梅花磬口方香。” 清 钱谦益 《陆仲子移赠蜡梅二株次前韵为谢》之一:“緑衣约略是前身,幻出宫粧不染尘。磬口半含仍索笑,檀心通体自生春。”

词语分解

  • 磬的解释 磬 ì 古代打击兵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缢杀:“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古同“罄”,空,尽。

网络扩展解释

磬口梅:什么意思

“磬口梅”是一个成语,意为默不作声的要人,指在关键时刻沉默不语,不发表意见或表态。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寺庙中的磬口铜钟和梅花,寓意在冰天雪地中梅花独放,表示自立不群、高洁无染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笔画

“磬口梅”这个成语的部首是“石”、“口”和“艸”,总计12个笔画。

来源

“磬口梅”最早出自唐代李白的《送梓州杜甫》诗:“笔落无声更可贵,心灵迥别磬口梅。”后来被人民群众广泛传颂,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

繁体

繁体字“磬口梅”的写法为“磬口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差异,所以古时候“磬口梅”的写法可能不同于现代。例如,上古时期的写法可能为“䖵口梅”。

例句

1. 面对重要的决策,他总是磬口梅,丝毫不露声色。

2. 领导不发表意见,我们都以为他像往常一样是个磬口梅,结果却出人意料地表露了自己的观点。

组词

1. 磬口:指沉默不语。 2. 梅花:指寒冷季节中开放的花朵。

近义词

1. 不发一语 2. 缄口不言 3. 沉默寡言

反义词

1. 高谈阔论 2. 畅所欲言 3. 口没遮拦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6qmlaic.html

展开全部内容
更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