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候的意思、七十二候的详细解释
七十二候的解释
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一月六候,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它是根据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现象变化的征候,说明节气变化,作为农事活动的依据。《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七十二候纵説万类不齐,那礼家记事者,何以就敢毅然断为‘爵入大水为蛤’哉?此格物之所以难也。”按,七十二候之说,最初见于《逸周书》、《吕氏春秋》十二纪, 汉 儒列于《礼记·月令》,又见于《淮南子·时则训》,《魏书》始入《律历志》。但各书所举月令物候互有出入,即 唐 王冰 注《素问》所引《吕氏春秋》七十二候,亦与今本《吕氏春秋》及历中所载不同。参阅 清 李调元 《月令气候图说》。
词语分解
- 七的解释 七 ī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候的解释 候 ò 等待:等候。候车室。候选人。守候。候补。候场。候审。候诊。 看望,问好:伺候。问候。 时节:时候。气候。候鸟。候虫。 事物在变化中的情状:火候儿。症候。 古代把五天称为“一候”,现气象学上仍沿
网络扩展解释
《七十二候》的意思
《七十二候》是指中国古代将一年分为七十二个时间节点,每个时间节点代表不同的季节现象和农事活动。它是我国古代农民根据观察太阳、月亮、星辰运行规律和气候变化而形成的。通过《七十二候》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农民对时间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的规律性认识。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七十二候》的汉字是由“言(讠)”和“旦(日)”两个部首构成。它的笔画数为七画。
来源
《七十二候》最早是由《周礼·春官宗伯·月令》记载的。后来,各代文人学士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形成了不同版本的《七十二候》。这些版本主要包括《三辰历》、《通天运变》等。
繁体
《七十二候》的繁体字为「七十二候」。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些字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七十二候》来说,古时候的写法是「七十二候」。
例句
1. 春分是《七十二候》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2. 夏至过后,气温会开始逐渐下降,这是《七十二候》中的一个时间节点。
3. 立秋之后,我们要做好收割庄稼的准备,这是《七十二候》中一个关键的节点。
组词
组词搭配有:二十四节气、农事活动、时间节点等。
近义词
近义词有:节气、节令、农时等。
反义词
反义词有:混沌、无序、无时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