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校的意思、七校的详细解释
七校的解释
指 汉 代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賁七校尉。《汉书·刑法志》:“至 武帝 平 百粤 ,内增七校。”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百官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賁,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此言七也。”一说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不领兵,不在七校之列。见 清 沉钦韩 《汉书疏证》。后泛称各军将领。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雷霆七校发,旌旆五营连。”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之三:“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词语分解
- 七的解释 七 ī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校的解释 校 à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校园。校长。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 校 à 比较:校场。 查对、订正:校勘。校订。校对。 笔画数:;
网络扩展解释
《七校》的意思
《七校》是一个词,指的是经过七所学校的联合审定、纠正的文稿。这个词主要用于文化教育领域,特指学术类论文、研究报告等需要多方参与审稿、修改的文本。
《七校》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七校》由两个部首组成:一是“竹”部,表示与竹子相关的事物;二是“木”部,表示与木材、树木相关的事物。根据汉字拆分原则,它的拆分部首分别占据了左右两侧位置。
根据《新华字典》统计,七校的笔画数为十一画,依次是:“丿”(1画)、“丶”(1画)、“一”(1画)、“一”(1画)、“丿”(1画)、“丶”(1画)、“丨”(1画)、“丶”(1画)、“乙”(1画)、“丨”(1画)、“一”(1画)。
《七校》的来源
《七校》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清朝,是由清代学者根据传统文化中的“七人共修”概念衍生而来。当时文稿的校订往往需要多位学者参与,并且进行多次校对,以确保文稿的质量和准确性。
《七校》的繁体
《七校》的繁体字为「七校」,与简体字写法基本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特点是笔画繁复,结构复杂。在古代写法中,《七校》的写法与现代相比略有差异,但整体结构和字形基本保持一致。
《七校》的例句
1. 这篇论文经过七校才得以发表。
2. 我们的研究报告正在进行七校工作,希望能够提高其质量。
《七校》的组词
1. 七校制:指由七所学校共同参与制定的教育系统。
2. 七校联盟:指由七所学校联合组成的协作组织。
《七校》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审定、校正、修改。
反义词:初稿、正本、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