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台的意思、券台的详细解释
券台的解释
(1).堪与家术语。指墓前地气聚合之处。《朱子语类》卷九七:“今人呼墓地前为明堂,尝见《伊川集》中书为券臺,不晓所以……后见 唐 人文字,言某朝詔改为券臺。”
(2).墓前的祭台。 宋 陶穀 《清异录·丧葬》:“菴墓前甃石若甎表之面,方长,高不登三尺,号曰券臺。”
词语分解
- 券的解释 券 à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债券。国库券。入场券。证券。稳操胜券。 券 à ㄒㄩㄢˋ 又 刵 〔拱券〕门窗、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部分。 笔画数:; 部首
- 台的解释 台 (①台⑤臺,⑥檯⑦颱) á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量词:一台戏。 台湾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桌
网络扩展解释
券台的意思
券台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特指官府或寺院等场所的办事处或窗口。在古代,人们办理证明、证件、文书等事务时,需要前往券台办理。
拆分部首和笔画
券字由“刀”和“卷”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刀”是第一部首,“卷”是第十六部首。整个字共有9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券台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字林》一书中,是明代戚继光编写的字典。在台湾和香港等地,使用繁体字的地方,券台的写法为「券檯」。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券台的写法也有所变化。古时候券的字形为“㣺”,台的字形为“至”,因此古时候的写法为“㣺至”。
例句
1. 他办理事务时要到县衙的券台处办理。
2. 寺庙里有一个券台,专门接待信徒的香火捐献。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券证、券面、券座、券库、券坊。
近义词:窗口、办事处、柜台。
反义词:顾客、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