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则的意思、取则的详细解释
取则的解释
取作准则、规范或榜样。《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挂服捐驹,前良取则。” 李善 注引 赵岐 《三辅决录》:“ 长安 刘氏 ,唯有 孟公 ,谈者取则。”《隋书·经籍志四》:“﹝ 挚虞 ﹞自诗赋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是后……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 明 宋濂 《恭题御制论语解二章后》:“虑一二儒臣未达注释之凡,乃手释二章以赐 克表 ,俾取则而为之。”
词语分解
- 取的解释 取 ǔ 拿:索取。取书。取款。窃取。 选择:选取。取材。取景。取道。取样。 采用:采取。听取。吸取。可取。取精用弘。 得到,招致:获取。取经。取偿。取悦。 消去:取消。取缔。 与予去存弃舍送 笔画数
- 则的解释 则 (則) é 模范:以身作则。 规程,制度:规则。总则。原则。细则。 效法:则先烈之言行。 表示因果关系,就,便:闻过则喜。 表示转折,却:今则不然。 表示肯定判断,乃,是:此则余之罪也。 用在一、
网络扩展解释
《取则》的意思
《取则》是一个汉字词汇,意为选择行为的规范或准则。它强调了在面临选择时应该依据某种标准或原则进行决策。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取则》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左边的“又”是手部部首,而右边的“耳”是耳部部首。根据《康熙字典》中的记录,它们的总笔画数为21画。
来源和繁体
《取则》作为一个成语,最初出现在《庄子·天运》这篇文章中。它的繁体形式为「取則」。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有时候会以不同的方式书写《取则》这个词汇。例如,可以将两个部首分别写在上下两个位置,上面是手部部首,下面是耳部部首。
例句
1. 他在工作中一直秉持着自己的《取则》,从不妥协。
2. 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遵循公司的《取则》。
组词
组词:规则、准则、原则、标准、法则、根据。
近义词
近义词:准绳、法度、模范、典范、经典。
反义词
反义词:背离、违背、违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