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常的意思、三常的详细解释
三常的解释
(1).指治国理政的三大纲要。《国语·晋语四》:“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玉帛酒食,犹粪土也,爱粪土以毁三常,失位而闕聚,是之不难,无乃不可乎。” 韦昭 注:“三常,政之干,礼之宗,国之常。”
(2).指三种恒久不变的事象。《管子·君臣上》:“天有常象,地有常形,人有常礼,一设而不更,此谓三常。”
词语分解
- 三的解释 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常的解释 常 á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网络扩展解释
三常的意思
《三常》这个词源自《论语》,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君子应该遵循的三种常态,即仁、义、礼。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常》这个词的部首是“三”字的上部分,共有3个笔画。
来源
《三常》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子路》中的一句话:“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注重仁、义、礼,才能成为有威严的人。
繁体
在繁体字中,《三常》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但《三常》这个词并没有太大变化,大体上和现代汉字相同,只是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例句
1. 君子应该做到“三常”,即行仁、守义、遵礼。
2. 他不仅注重个人利益,也始终坚守着“三常”的原则。
组词
三仁、三义、三礼、三义堂、三礼学
近义词
仁义礼、仁义道
反义词
三无、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