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论式的意思、三段论式的详细解释
三段论式的解释
逻辑名词。也叫三段论、三段论法。形式逻辑间接推理的基本形式,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组成,故称。如:“凡金属都能导电”(大前提),“铜是金属”(小前提),“所以铜能导电”(结论)。
词语分解
- 三段的解释 .犹言三节,三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 江 中有节度石三段,广百步,高五六丈。”.指三段论式。 清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近人或谓 印度 三支,即是 欧洲 三段。”
- 式的解释 式 ì 物体外形的样子:式样。样式。 特定的规格:格式。程式。 典礼,有特定内容的仪式:开幕式。阅兵式。 自然科学中表明某些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式。算式。公式。 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
网络扩展解释
《三段论式》的意思
《三段论式》是一种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推理方法,用于建立合理的论证。它由三个部分组成:前提1、前提2和结论。通过前提与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可以推导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段论式》由三个部首组成,分别是“立”、“矢”、“冖”,其中“立”是上部首,表示站立,具有直立的意思;“矢”是中部首,表示箭,象征方向性;“冖”是下部首,表示覆盖,具有遮蔽的含义。根据笔画数量来拆分,《三段论式》共有13画。
来源
《三段论式》最早见于亚里士多德的作品《逻辑学》中,他使用这种逻辑方法来推导合理的结论,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对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繁体
《三段论式》的繁体字为「三段論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三段论式》的古代写法为「又立矢冖么」。
例句
一个例句:所有人类都会死亡(前提1),若苏珊是人类(前提2),那么苏珊也会死亡(结论)。这个例子展示了《三段论式》的典型运用。
组词
组词方面,可以有:论证、论点、逻辑、推理、推导等。
近义词
近义词有:三段推理、三段推论。
反义词
反义词是指与《三段论式》相对的概念,但由于《三段论式》本身没有明确的对立概念,因此没有明确的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