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揖三让的意思、三揖三让的详细解释
三揖三让的解释
古代迎宾之礼。《周礼·秋官·司仪》:“宾三揖三让,登,再拜授币。” 郑玄 注:“三揖者,相去九十步揖之使前也。至而三让,让入门也。”《仪礼·乡饮酒》:“主人与宾三揖,至于阶三让。” 郑玄 注:“三揖者,将进揖,当陈揖,当碑揖。”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一章:“二十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吾欲我同胞张灯置酒,迓轮俟门,三揖三让,以行亲迎之大典。”
词语分解
- 三揖的解释 指卿、大夫、士。以其皆为君所揖礼,故云。《周礼·夏官·司士》:“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卿、大夫、士,皆君之所揖。”《左传·哀公二年》:“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
- 三让的解释 .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仪礼·士冠礼》:“三揖至於阶,三让。”《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指 周 泰伯 让位于 季历 事,后人称为盛德。《论语·泰伯》:“ 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网络扩展解释
三揖三让:意义与来源
《三揖三让》是一个成语,由三个字组成。话说在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礼仪文化,对待长辈或者上级,都有一套繁琐而严格的规矩。其中,《三揖三让》便是其中之一。
“三揖”是指在见到长辈时,要进行三次揖礼,表示恭敬和尊重。
而“三让”,则是指遇到长辈或上级时,要依次让座、让行、让位,显示出对长辈或上级的尊重和敬意。
这种行为是表达年幼者向长者或上级尊敬顺从的一种方式。
《三揖三让》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它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它体现了中国人对长辈和上级的尊重和顺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拆分部首和笔画
“三揖三让”的拆分部首以及它们的笔画如下:
三(部首:一,笔画:3)揖(部首:手,笔画:12)让(部首:讠,笔画:9)。
繁体写法和古代汉字写法
《三揖三让》这个成语的繁体写法是:「三揖三讓」。
古代汉字写法有些许差别,但整体上仍然很接近现代写法。
例句
以下是关于《三揖三让》成语的一些例句:
1. 在中国古代,年轻人见到长辈后都会进行三揖三让的礼仪。
2. 在学校里,学生应该学会懂得尊重老师,三揖三让。
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三揖三让代表了中国人对长辈的尊敬和顺从。
组词、近义词与反义词
与“三揖三让”相关的词语或成语有:
1. 组词:揖让礼、让座、让行。
2. 近义词:恭敬有礼、恭谨有礼。
3. 反义词:不恭敬、不懂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