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外身的意思、身外身的详细解释
身外身的解释
佛教语。指由正身变化产生出来的身体。 明 俞弁 《逸老堂诗话》卷上:“似僧有髮,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西游记》第二回:“ 悟空 见他兇猛,即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丢在口中嚼碎,望空喷去,叫一声‘变!’即变做三二百个小猴,周围攒簇。”
词语分解
- 身的解释 身 ē 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身躯。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树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献身。 亲自,本人:自身。亲身。身教。身体力行。 统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败名裂
- 外身的解释 .谓献身。《晋书·桓温传》:“知欲躬率三军,荡涤氛秽,廓清中畿,光復旧京,非夫外身殉国,孰能若此者哉!”.谓置身于世外。 唐 麴信陵 《移居洞庭》诗:“荷锄分地利,纵酒乐天真,万事更何有,吾今已外身
网络扩展解释
《身外身》的意思
《身外身》是一个成语,意为超越自身,超脱尘世之境,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它表示一个人的精神追求或修行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欲望和物质欲望,达到了一种解脱的境地。
拆分部首和笔画
《身外身》一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身”和“目”。其中,“身”的部首是“身”本身,它由5个笔画组成;而“目”的部首是“目”,它由5个笔画组成。
来源和繁体
《身外身》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道家的思想。在道家的哲学体系中,人应该超越自我的欲望,脱离纷纷扰扰的尘世之境,追求心灵的升华和自由。
在繁体字中,《身外身》的写法为「身外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有些变体字与现代汉字稍有不同。《身外身》的古代写法为「身㐬身」,字形上稍有差异,但意思相同。
例句
以下是使用《身外身》的例句:
1. 修行者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达到身外身的境界。
2. 他的思想超越了个人利益,已经达到了身外身的境地。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
- 身临其境:亲身经历某种境遇或感受。
- 身心俱疲:指人的身体和精神都非常疲乏。
- 心外无物:指内心安宁,没有世俗杂念。
近义词:
- 超凡脱俗:表示非凡的品质或境界,脱离尘世的平凡。
- 超然物外:指摆脱尘世的束缚,超越现实的事物。
反义词:
- 身不由己:表示处于被别人支配的状态,缺乏自主权。
- 纸醉金迷:表示被物质欲望和享乐所迷惑,丧失了追求更高境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