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的意思、土星的详细解释
土星的解释
[Saturn] 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六个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约为29.5年,自转周期约10小时2分,表面温度为150°C。体积比木星略小,比地球约大七百五十倍,是九大行星中第二个大行星。有一个光环和十个卫星。中国古代叫做“镇星”
详细解释
(1).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我国古代又称之为“镇星”。按距离太阳的次序计为第六颗;按体积计比木星略小,是第二大行星。其公转周期为29.46年,自转周期为10时14分。表面最高温度约为-150°C。有一个光环和十个卫星。
(2).北斗星的第一星。《星经·北斗》:“北斗星谓之七政……第一名天枢,为土星,主阳德,亦曰政星也。”
词语分解
- 土的解释 土 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疆域:国土。领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土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中国
- 星的解释 星 ī 天文学上指宇宙间能发光的或反射光的天体;一般指夜间天空中发光的天体:星球。恒星。行(妌 )星。卫星。披星戴月。 细碎的小颗粒东西:火星儿。 秤等衡器上记数的点:定盘星。 军官衣领上的徽记:五星
网络扩展解释
土星
土星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分组成:土和星。土字是指大地、土地的意思,是最早的文字之一,象形。星字是指天空中的亮点,表示星星、行星的意思,也是象形。
土字的拆分部首是土和一点,它的笔画数是3画。而星字的部首是日字旁,它的笔画数是9画。
土星这个词的来源,最早出现在《尔雅·释天》一书中,用来描述古人所称呼的星星。
在繁体字中,土字的形状和简体字相同,而星字使用了更加复杂的形状。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土字的上面加一横,表示大地的意思;星字的上面加两个点,表示在天空中的位置。
例句:
1. 今晚的土星特别明亮。
2. 炎热的夏天躺在草地上,仰望着繁星点缀的土星。
组词
土地、土壤、土堆、土坯、土屋、土豆、土黄、土气、星光、星空、星辰、星球
近义词
行星、天体、宇宙、星体
反义词
太阳、月亮、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