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硃的意思、土硃的详细解释
土硃的解释
亦作“ 土朱 ”。即代赭石。一种红色矿石,可作药用,亦可作颜料。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代赭石》﹝释名﹞谓代赭石亦名“土朱”。又﹝集解﹞引 崔昉 《外丹本草》云:“研之作朱色,可点书。” 清 黄宗羲 《陆汝和七十寿序》:“聚童子数十人,研土硃,授《三字经》、《千字文》以度日。”
词语分解
- 土的解释 土 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疆域:国土。领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土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中国
- 硃的解释 硃 ū 见“朱”②。 笔画数:; 部首: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土硃的意思
《土硃》是一个多义词,根据不同的语境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作为名词时,它指的是一种用红褐色土壤制成的颜料;作为动词时,它可以表示用土壤涂刷或染色。此外,它还可以指代古时一种红色的颜料。
拆分部首和笔画
《土硃》的拆分部首为「土」和「石」,部首为「石」。它的总笔画数为10。
来源
《土硃》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释物》中。在古代,人们使用土硃作为一种颜料,广泛用于绘画、涂饰和装饰工艺品等方面。
繁体
「土硃」的繁体字为「土朱」。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土硃」的写法有一些变体。有些文献中将「硃」写作「朱」,有些文献中将「土」写作「士」。这些变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使用。
例句
1. 他用土硃涂饰了墙壁,使之变得色彩鲜艳。
2. 这幅画使用了土硃作为主要颜料,给人一种古朴而华丽的感觉。
组词
土壤、土质、硃砂、丹硃、青硃、分硃、硃色等。
近义词
丹土、土黄、红土等。
反义词
黑土、黄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