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籀的意思、外籀的详细解释
外籀的解释
逻辑学术语“演绎”的旧译名。 严复 《<天演论>自序》:“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于格物致知之事,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顾 培庚 之时,学风至异,得一二琐末之事实,輒视为大6*法之前因, 培庚 思矫其俗,势自不得不斥前古悬拟夸大之风,而一偏于内籀,则其不崇外籀之事,固非得已矣。”
词语分解
- 外的解释 外 à 与“内”、“里”相对:外边。外因。里应(宯 )外合。外行(俷 )。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路(同“外地”)。外族。外省。外星人。 指“外国”:外域。外宾。外商。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外公。外婆。外甥。 称岳父母:外父。外姑(岳母)。 称丈夫:外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关系疏远的:外人。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
- 籀的解释 籀 ò 〔籀文〕古代的一种字体。中国春秋战国时流行于秦国,今存石鼓文是其代表。亦称“大篆”。 阅读:籀读(读书)。籀绎(阅读并理出文章的脉络)。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外籀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外籀
外籀是一个古代汉字,拆分部首为“人”和“竹”,共有10个笔画。这个词常用于描述人从事各种务农劳动,尤其是与种植庄稼、粮食有关的活动。
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变体字。在繁体字中,外籀的写法为「外箒」,外字的形状与现代简体字相似,主要由“人”和“口”组成,表示外面的意思。而籀字则用了更早期的写法,是由“竹”和两笔组成,表示了从事农耕劳动的意思。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外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相似,但籀字的写法则较为独特。在甲骨文时期,籀字的写法是由“竹”字旁加上两笔表示,形状稍微相似一个小竹笼。而在后来的汉字演变过程中,这种写法变成了两横一竖的写法。
一些例句中可以看到外籀这个词的用法。例如:“他整天在地里忙碌,外籀之劳使他身心俱疲。”这句话表示他在田间劳作的辛苦。
其他与外籀相关的词语包括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组词有“田外籀”(指农田外面的辅助性工作)和“利籀”(指利用种植农作物来获取利润)等。近义词有“田地”和“农田”,都表示与外籀相关的农作物种植的地方。反义词的例子包括“城市”和“工厂”,表示与外籀相反的城市生活和工业化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