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靡不振的意思、委靡不振的详细解释
委靡不振的解释
[dejected;at one's worst;be in low spirits] 精神沮丧、抑郁
变得畏怯而委靡不振
详细解释
衰颓而不振作。 宋 马永卿 辑《元城语录解》卷上:“至於 嘉祐 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作文字无句法,委靡不振,不足观。”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若不通权达变,因时制宜,终难富强……风俗政治委靡不振。”
词语分解
- 委靡的解释 困顿不振;意志消沉神志委靡详细解释.柔顺。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人述梦》诗:“雅步极嫣妍,含辞恣委靡。”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一日即位,无所易置,左右驱使皆委靡听顺,无一人敢偃蹇者
- 不振的解释 .不振作,不兴旺。《孔丛子·执节》:“当如今日山东之国,弊而不振,三 晋 割地以求安。”《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南越 宾服, 羌 僰 入献, 东甌 入降,广 长榆 ,开 朔方 , 匈奴 折翅伤翼
网络扩展解释
委靡不振的意思
委靡不振是指人或物处于疲惫、精神萎靡、状况低迷的状态。委靡是形容人或物体力精神不振的状态,而不振则指动力不足,无生气。综合起来,委靡不振形容的是人或物持续处于疲惫且无生气的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委(女部,五笔编码:155),靡(革部,五笔编码:442534422),不(一字部,五笔编码:1),振(手部,五笔编码:311252)。
来源与繁体
委靡不振作为一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左传》中。根据史书记载,诸侯朝见国君时,若委志靡力、昏聩不明,便会被形容为委靡不振。在繁体字中,委靡不振的写法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委靡不振的写法没有太大变化,只是在一些古籍中会出现不同的字形。比如在《说文解字》中,靡的“革”部字形写作“靡”,形状与现代略有差异。
例句
1. 这个团队长时间的加班会使他们感到委靡不振。
2. 他最近失业后,整个人都呈现出委靡不振的状态。
组词
1. 委靡:形容人或物疲惫、精神不振。
2. 靡力:形容精疲力竭,无力行动。
3. 不振:形容状态低迷、不活跃。
近义词
1. 疲惫
2. 倦怠
3. 萎靡
反义词
1. 精神焕发
2. 活力充沛
3. 兴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