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节的意思、武节的详细解释
武节的解释
(1).古代将帅凭以专制军事的符节。《汉书·武帝纪》:“朕将巡边垂,择兵振旅,躬秉武节。置十二部将军,亲帅师焉。”《北史·隋纪下·炀帝》:“朕当亲执武节,临御诸军。” 隋炀帝 《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 北河 秉武节,千里捲戎旌。”
(2).武德。使用武力应遵循的道义准则。《文选·张衡<东京赋>》:“文德既昭,武节是宣。” 薛综 注:“言文武之教,无处不临。” 唐 李德裕 《<异域归忠传>序》:“英才天纵,武节霆驰。” 章炳麟 《辨诗》:“及武节既衰,驰骋者至于絶臏,犹弗能企。”
(3).勇武之气节;尚武的精神。 晋 陆机 《辩亡论上》:“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隋书·地理志上》:“ 平凉 、 朔方 ……地接边荒,多尚武节,亦习俗然焉。” 清 方苞 《读<齐风>》:“ 齐 之立国能强,由其民习於武节。”
词语分解
- 武的解释 武 ǔ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 半步,泛指脚步:步武。踵武。行(妌 )不数武。 姓。
- 节的解释 节 (節) é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节。节外生枝。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节。两节车厢。 段落,事项:节节(一段一段地,逐步)。节目。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
网络扩展解释
武节
武节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拆分部首为「止」和「武」,共有8画。它由「武」表示人、戈兵器的意义和「止」表示脚的意思所组成。
「武节」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用于形容具有武勇精神和节操的人。在战斗和战争中,兵士需要展现出坚韧不拔、勇敢无畏的品质,这就是「武节」所代表的精神。
在繁体字中,「武节」的写法与简体字保持一致,没有差异。
古代汉字写法中,「武节」的表示方式和现代略有不同。在古时,「武节」的上半部分为「戈」记载,象征战争和勇猛的气息,下半部分为「至」,表示行走的方式,在古代写法中强调行走时的坚定。
以下是一些使用「武节」的例句:
1. 他是一位武节非凡的将军,带领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
2. 这部电影展现了战士们的武节和牺牲精神。
3. 战士们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顽强的武节,不畏困难坚决前行。
有关「武节」的组词,可以通过加上不同的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进行构词,例如:
1. 武断(形容词):指态度、决定等十分果断而且强硬。
2. 武装(动词):指给予军人配备武器和装备。
3. 武士(名词):指拥有武功和忠诚的士兵。
武节的反义词是文弱,表示胆小怯懦,没有斗志。
综上所述,「武节」是一个形容具有武勇精神和节操的人的词语,它源自中国古代文化。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武节」的表示稍有不同,但在繁体字中和简体字保持一致。它可以与其他词语结合组成新的词汇,而它的反义词是「文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