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突的意思、兀突的详细解释
兀突的解释
[unexpected] 出于意料之外;突然
事情发生得很兀突
详细解释
(1).高耸突出貌。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慕义》:“但见四山兀突,一水濴洄。”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矼之兀突独耸者,为 光明顶 。”
(2).突然。 鲁迅 《彷徨·孤独者》:“但到春天,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这却使我觉得有些兀突。” 茅盾 《锻炼》二四:“ 陈克明 这一问太兀突了, 胡清泉 似乎一怔。”
词语分解
- 兀的解释 兀 ù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高高地突起:兀然(.高高突起的样子;.突然;.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这,这个;.怎么,怎的
- 突的解释 突 ū 忽然:突然。突现。突发。突变。突如其来。异军突起。突兀。 超出,冲破,猛冲:突破。突围。突出。 烟囱:曲突徙薪。灶突。 笔画数:; 部首:穴;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兀突的意思
《兀突》是一个汉字词汇,意思是指突出、突兀、高耸等。它形容物体或景物突出而显得特别突出或突兀。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兀突》的部首是“兀”,总共有7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兀突》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兀”最初是描述人头顶无发而呈秃顶的形状;而“兀”也可以单独用来形容物体或景物突出。而“突”则是形声字,由“穴”(指洞穴)和“属”组成。而繁体字“鬱突”是《康熙字典》中的收录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例如,《陈寿·三国志》中的魏志使用了“突兀”来描述山势险峻的地貌,表现出了突兀的山峰和山脉。
例句
1. 这座山顶上的石壁兀突而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他突然站立起来,身形兀突地挡在了门口。
3. 这座古塔兀突于平原之上,成为了周边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组词
1. 兀自:孤僻,自行。
2. 突飞猛进:形容事物发展迅猛、突然。
近义词
1. 突出:突显、显著。
2. 骤起:突然升起、猛然挺起。
反义词
1. 平坦:水平、平整。
2. 平缓:缓慢、不陡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