跼促的意思、跼促的详细解释
跼促的解释
(1) [narrow]∶狭小
(2) [(of time) short] 〈方〉∶[时间] 短促
(3) [feel or show constraint]∶拘谨不自然
详细解释
1.迫仄;狭小。 南朝 梁 何逊 《赠江长史别》诗:“笼禽恨跼促,逸翻超容与。”《冷眼观》第二四回:“当因地方跼促,就在老夫妻卧房外面摆了一牀卧具,请他睡觉。”
2.谓胸襟狭窄,不够豁达大度。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夕行闻夜鹤》:“抱跼促之短怀,随冬春而哀乐。”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人之不可不豁达大度也!跼促瑟缩人,何能画?”
3.处境窘迫。 清 邹弢 《三借庐笔谈·汪柳门》:“ 泉唐 汪柳门 侍读未贵时,避难於吾乡之 南钱 ,流离辛苦,跼促可怜,故诗多感慨哀思。”
4.不安貌。 唐 灵澈 《听莺歌》:“众雏飞鸣何跼促,自覘游蜂啄枯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话间,妮子频来出入。 王 跼促不安,离席告别。” 何垠 注:“跼促,忧不自安也。”
5.短促,匆促。 唐 元稹 《忆云之》诗:“百龄颇跼促,况復迷寿夭。”
6.拳曲,弯曲。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顷因游学,逝此一室。以主僧不闻郡邑,乃瘞於牖下,而尸骸跼促。死者从直,何以安也。”
词语分解
- 跼的解释 跼 ú 同“局”⑨。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 促的解释 促 ù 近,时间紧迫:促膝。促席(坐近)。急促。短促。仓促。 催,推动:促使。促进。敦促。督促。催促。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跼促
《跼促》是一个多音字词,意思是急迫或急切的样子。它的拆分部首是足和促,笔画数为十画。
这个词的来源相对较晚,出现于《文选·王勃·铜雀台》:“虽跼促于中,庚丁之变,推|诛耳。”在古代文字中,多使用类似的表达,如“着急”、“急迫”、“匆忙”等。
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可以是「跼卒」或「足卒」。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常用于表示急迫之意的字有「咂」、「怍」等。
以下是《跼促》在句子中的例子:
1. 他一边吃饭一边跺脚,显得非常跼促。
2. 快递员手忙脚乱,心情跼促。
跼促的近义词包括:紧迫、急切、急迫。
跼促的反义词则是:从容、冷静、悠闲。
一些和「跼促」相关的组词有:
1. 跼跃:形容非常快速地跳跃。
2. 拘束:形容因为一种艰难或尴尬的情况而受到限制。
3. 紧张:形容因为焦虑或兴奋而出现的紧绷感。
4. 匆忙:形容匆忙行动或做事。
总而言之,「跼促」是一个用来形容急迫或急切样子的词语,可以用于描述人的动作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