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功的意思、课功的详细解释
课功的解释
(1).考核功绩。 宋 王安石 《酬吴季野见寄》诗:“闻道不先从事早,课功无状取官频。” 明 张居正 《辞考满加恩疏》:“窃惟该部所奏,乃课功常典。臣之所处,则值事之变而酌礼之中,非可以常典概论者也。”
(2).监督做工。 清 黄之隽 《水碓》诗:“溪女鬢插山花红,列坐臼旁如课功。从容揎袖簸扬毕,劳逸不与吾乡同。”
词语分解
- 课的解释 课 (課) è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课。课时。课间。旷课。授课。课余活动。 教学的科目:课程。课表。基础课。专业课。课本。课文。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课徒。课读。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课。完粮交课。 使
- 功的解释 功 ō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功勋。功绩。论功行赏。徒劳无功。功德无量(刵 )。功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成就,成效:成功。功能。功亏一篑。事半功倍。急功近利。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
网络扩展解释
课功的意思
《课功》是一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段话:“君子好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段话表达了儒家思想中的“功课”观念,强调君子应该努力学习并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课功的部首和笔画
《课功》的部首是言,表示与语言相关。它包含了7个笔画。
课功的来源
《课功》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认为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来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论语》中的这句话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来表达君子应该努力学习并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精神。
课功的繁体字
《课功》的繁体字为“課功”。在繁体字中,课的“讠”字旁变为“言”字旁,而功的“力”字旁变为“工”字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些不同。以《课功》为例,课的“讠”字旁在古代称为“讠部”,功的“力”字旁在古代称为“力部”。古代汉字的笔画、结构和部首的使用也有所变化。
课功的例句
1. 他非常努力地学习,一直课功到深夜。
2. 作为一名教师,他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业,希望能给他们课功。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课业、功力、功德
近义词:用功、修习
反义词:懒散、不学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