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惕的意思、恐惕的详细解释
恐惕的解释
戒惧。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仁宗祫享恭虔》:“侍祠诸神裹手执笏,见上恭虔,皆恐惕揎袖。”
词语分解
- 恐的解释 恐 ǒ 害怕,畏惧:恐惧。恐怖。恐慌。惊恐。有恃无恐。 恫吓(?):恐吓(?)。 疑虑:恐怕。恐不能成功。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 惕的解释 惕 ì 戒惧,小心谨慎:警惕。惕惧。惕惕。惕厉(心怀戒惧。亦作“惕砺”)。 疾速:“一日惕,一日留”。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什么是《恐惕》
《恐惕》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对某种事物或情景产生恐惧和忧虑的心理状态。当面临不确定、陌生、危险或无法掌控的情况时,人们常常会感到恐惧和忧虑,这种心理状态就可以用《恐惕》来表达。
拆分部首和笔画
《恐惕》的部首是心字旁和忄字旁。它的部首心字旁表示与情感、心理有关,而忄字旁表示与心理活动有关。它的总笔画数为10,其中心字旁占了5画,忄字旁占了4画。
来源和繁体
《恐惕》源自于汉语,它的繁体字为「恐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恐惕」的写法稍有不同。以《康熙字典》为例,其古时候汉字写法为「恐悌」。不同于现代的「恐惕」,古时候的写法强调了更多的情感因素。
例句
1. 他在黑暗中听到了奇怪的声音,不禁感到一阵恐惕涌上心头。
2. 面对未知的未来,她充满恐惕地望着前方。
组词
1. 恐惕心理
2. 恐惕不安
3. 恐惕情绪
近义词
1. 恐惧
2. 忧虑
3. 担心
反义词
1. 安心
2. 安逸
3. 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