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不应心的意思、口不应心的详细解释
口不应心的解释
[words not agreeing with the heart] 嘴里说的不相应于心中想的
俺娘好口不应心也呵!——元· 王实甫《西厢记·夫人停婚》
官人,你昨夜恁般说了,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醒世恒言》
详细解释
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不一样。《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张飞 曰:‘弟自今以后,不饮酒,不打军士,诸般听人劝諫便了。’ 糜竺 曰:‘只恐口不应心。’”《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养娘替 玉郎 梳粧,低低説道:‘官人,你昨夜恁般説了,却又口不应心,做下那事!倘被他们晓得,却怎处?’” 沙汀 《一个秋天晚上》:“班长又口不应心地继续说了下去。”
词语分解
- 口的解释 口 ǒ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 应心的解释 .随心所欲。语出《庄子·天道》:“﹝ 轮扁 ﹞斲轮……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应於心。” 晋 张华 《励志》诗:“末伎之妙,动物应心。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唐 方干 《嘉兴县内池阁》诗:“指画应心
网络扩展解释
口不应心
《口不应心》是一个成语,常用于形容说话与思想不一致,口是言语,心是思想,指人说话时与心中的想法不一致。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口不应心》这个成语的拆分为:“口”部首是“口”,有4画;“不”部首是“个”,有4画;“心”部首是“心”,有4画。整个成语共有12画。
来源
《口不应心》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文化背景。人们常常会在特定的场合表达自己与深思熟虑后所产生的想法不一致的情况,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
繁体
《口不應心》是《口不应心》的繁体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口”字的形状与现代略有不同;“不”字的写法上方省略了附加的两画。整个成语的古代写法为:“䘷不應心”。
例句
1. 他口口声声说支持我,可实际行动却完全不一致,真是个口不应心的人。
2. 她明明答应着把作业完成,可是结果却完全不符合她之前的承诺,真是个口不应心的学生。
组词
1. 口舌不应心:形容口说心与行不一致。
2. 心口不一:形容言语与心中真实想法不一致。
3. 心有余而力不足:形容心中有很大的决心,但实际上无能力完成。
近义词
1. 口是心非
2. 口衔心虚
反义词
言行一致
充心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