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贼的意思、寇贼的详细解释
寇贼的解释
亦作“宼贼”。盗匪;敌寇。《书·舜典》:“帝曰:‘ 皋陶 !蛮夷猾 夏 ,寇贼姦宄。’”《后汉书·刘盆子传》:“时 青 徐 大飢,寇贼蜂起,众盗以 崇 勇猛,皆附之,一岁间至万餘人。”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既是土人护惜乡里,比来未有处分,犹愿自备衣粮,共相保聚,以备寇贼。” 明 唐顺之 《廷试策》:“故以之知人,则其知如神者也:以之安民,则其仁如天者也;以之除盗贼,则如 舜 之玄德在上而寇贼姦宄者自消也。” 许地山 《女国士》:“如今边疆这么吃紧,寇贼这样猖狂,做子民当以身许国,扫除夷虏才是正理。”
词语分解
- 寇的解释 寇 ò 盗匪,侵略者,亦指敌人:盗寇。贼寇。 侵略者来侵犯:寇边。 姓。 笔画数:; 部首:宀; 笔顺编号:
- 贼的解释 贼 (賊) é 偷东西的人,盗匪:贼人。盗贼。贼赃。贼窝。 对人民有危害的人: * 。民贼。工贼。贼寇。蟊贼。 害,伤害:戕贼。“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邪的,不正派的:贼心不死。 狡猾:
网络扩展解释
《寇贼》的意思
《寇贼》是一个中文词汇,通常用来指代那些进行抢劫、掠夺、犯罪活动的人。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法分子或者恶棍。
拆分部首和笔画
《寇贼》包含两个汉字,“寇”和“贼”。其中,汉字“寇”的部首是“宀”(宝盖头),它的偏旁部首是“宀”(宝盖头);而汉字“贼”的部首是“贝”(贝壳),它的偏旁部首是“贝”(贝壳)。
根据部首和笔画,可以知道“寇”的总笔画数为11,而“贼”的总笔画数为13。
来源和繁体
《寇贼》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一般认为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古代,由于社会动荡,寇贼犯罪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这个词在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较多。
关于繁体字,“寇”在繁体中的写法保持不变,字形为「寇」。而“贼”的繁体字形为「賊」。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所差异。以《说文解字》为例,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如下:
寇:寸宀干一丶亅乞
贼:贝兄攵戈十一
例句
1. 这个城市经历了多次寇贼的袭击,导致人们生活在恐惧之中。
2. 他被警方定为寇贼,正面临着严重的刑罚。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寇夜、贼眉鼠眼、贼人心虚
近义词:土匪、盗贼、歹徒
反义词:义士、守法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