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枿的意思、枯枿的详细解释
枯枿的解释
(1).枯枝,枯株。 唐 喻凫 《宿石窟寺》诗:“野鹤立枯枿,天龙吟浄潭。” 宋 苏辙 《和子瞻司竹监烧苇园因猎园下》:“荻园斫尽有枯枿,束茅吹火初如灯。”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脱壳楸》:“ 代州 寿寧观 , 宋 天圣 中,一楸树老且枯矣……投药此树中,明年,枯枿再茂。”
(2).犹枯萎。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 蜀 中有木类柞,众木荣时枯枿,隆冬方萌芽布阴, 蜀 人呼为楷木。” 宋 朱松 《月桂花》诗:“芳根维无恙,岁晚但枯枿。”
词语分解
- 枯的解释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荣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枿的解释 枿 è 古同“蘖”(a.树木砍去后又长出的芽子,如“山无槎枿。”b.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如“今洲上犹有陈根余枿。”)。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枯枿》的意思
《枯枿》是一个汉字词语,又称作“枯槤”,意为树木败落,失去生机。
拆分部首和笔画
《枯枿》的部首为“木”,整个字共有8个笔画。
来源
《枯枿》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最初的字形是由两个相同的“木”字组成,表示了树木干枯凋落的形象。
繁体
《枯枿》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枯枿」。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多样化,但《枯枿》的字形变化不大。在《康熙字典》中,字形与现代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这片森林遭受了大火,满目凋零的枯枿树木令人伤心。
2. 风大雨急,枯枿的树枝纷纷被吹过地面。
组词
枯木、枯萎、败落、干枯
近义词
凋零、衰败、干燥、槁木
反义词
茂盛、繁荣、生机勃勃、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