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沙网 > 汉语词典 > 覈理的详细解释

覈理的意思、覈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覈理的解释

1.切合事理。《韩非子·扬权》:“夫道者弘大而无形,德者覈理而普至。”

2.审理。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刑法》:“今法司覈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

词语分解

  • 覈的解释 覈 é 同“核”③。 笔画数:; 部首:覀; 笔顺编号:
  • 理的解释 理 ǐ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网络扩展解释

覈理

覈理(hé lǐ)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见部和里部,总计部首为二,拆分笔画为十一。覈理从“见”表示相合、相对,从“里”表示里面、内部。合起来的意思是指对事物真相进行较真、比较、核对的意思。

来源

覈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职方氏》:“臣职乃覈理若金石之色,言行若左右之祸。”此后在古代文献中多有出现,表示对事物进行严格的考察、审视和核实。

繁体

繁体字为覈理,字形和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有一些差别。覈理在古代有时也写作覆理。例如在《新唐书·经籍志》中有句话:“地覆而覆理,人败而败法。”

例句

他经过了覈理之后,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的观念是错误的。

组词

覈证、覈辞、覈正、覈误、覈明等。

近义词

核对、审视、考察、辨析、较真等。

反义词

马虎、粗心、不核实、不关注等。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qmolqOY.html

展开全部内容
更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