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衷共济的意思、和衷共济的详细解释
和衷共济的解释
[work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in times of difficulty)] 指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大家也真能和衷共济的讨论救济的方法。——《老舍文集·赵子曰》
详细解释
《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济而已。”后以“和衷共济”表示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明 陈子龙 《论召对内降疏》:“在陛下渊衷,以方諭大臣和衷共济,恐宪臣戇直,奏对之际,復生异同。” 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和衷共济勿畏难,锦绣江山须整顿。” 老舍 《赵子曰》第二:“遇到国家、社会、学校发生重大事故的时候,大家也真能和衷共济的讨论救济的方法。”
词语分解
- 和衷的解释 和睦同心同寅协恭和衷哉。;;《书;皋陶谟》详细解释和善。《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 孔 传:“衷,善也。以五礼正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后多以“和衷”指和睦同心。《宋史·吴潜传》:“﹝陛
- 共济的解释 .谓共同挽救;共同度过;共同成事。《三国志·吴志·孙晧传》:“孤以不德,阶承统绪,思与贤良共济世道。”《宋书·沉攸之传》:“且我能下彼,彼必不能下我,共济艰难,岂可自厝同异。” 明 张居正 《答河道
网络扩展解释
和衷共济的意思
《和衷共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在团结协作中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共同的目标。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能够相互合作、互相支持,从而共同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拆分部首和笔画
《和衷共济》由三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和”、“衷”和“共济”。其中,“和”字的部首是“口”,笔画数为8;“衷”字的部首是“心”,笔画数为10;“共”字的部首是“八”,笔画数为6;“济”字的部首是“氵”,笔画数为10。
来源
《和衷共济》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这篇文章。孟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孟轲的名讳,他的学说被称为“孟子思想”。这篇文章中,孟子用“和衷共济”来形容君臣之间应该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以共同达到国家持久稳定的目标。
繁体
《和衷共济》的繁体字是「和眾共濟」,其中「眾」和「濟」的字形发生了变化,但整体的意思没有改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字形和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历史记载,「和」字在古代写作「龢」或「禾」;「衷」字在古代写作「衷」或「種」;「共」字在古代写作「共」或「供」;「济」字在古代写作「濟」、「季」或「冀」。然而,字形的变化并不影响词语的基本意义。
例句
1.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需要和衷共济,共同努力完成任务。 2. 团队成员之间的和衷共济是成功的关键。 3. 只有通过和衷共济的努力,我们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组词
1. 和睦共融 2. 众志成城 3. 合作共赢 4. 团结一致
近义词
1. 合力同心 2. 共同努力 3. 共克时艰 4. 团结协作
反义词
1. 千夫所指 2. 意见不合 3. 看破纷争 4. 独断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