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沙网 > 汉语词典 > 烘笼的详细解释

烘笼的意思、烘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烘笼的解释

(1) [bamboo-frame dryer]∶竹片、柳条或荆条等编成的笼子,罩在炉子或火盆上,用来烘干衣物

(2) [hand warmer]〈方〉∶烘篮

详细解释

(1).罩在火炉或火盆上的笼子。用以烘干衣物。多用竹或柳条编成。《水浒传》第五六回:“另用一箇小黄帕儿,包着一条双獭尾荔枝金带,也放在包袱内,把来安在烘笼上。”

(2).即烘篮。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三:“ 蔡大嫂 的烘笼放在脚下。” 克非 《春潮急》二七:“老太婆连忙把自己方才踏脚的烘笼提起来,顺手捡个篾片拨一拨。”参见“ 烘篮 ”。

词语分解

  • 烘的解释 烘 ō 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干燥:烘箱。烘手。烘干(乶 )。烘烤。烘焙。 烧。 衬托,渲染:烘衬。烘托。烘染。烘云托月(喻从侧面加以点染以烘托所描绘的事物)。 笔画数:; 部首:火;
  • 笼的解释 笼 (籠) ó 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灯笼。熏笼。 用竹篾、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的养鸟或虫的器具:鸡笼。鸟笼。蝈蝈笼。 旧时囚禁犯人的东西:囚笼。牢笼。 用竹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

网络扩展解释

烘笼:词义、拆分部首和笔画

烘笼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炎热的天气或高温环境。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火”字旁,右边是“童”字旁。根据汉字的拼音、笔画顺序进行拆分,可以得到火(4画)+童(11画),总计15画。

烘笼的来源和繁体形式

烘笼这个词的来源较为明确,它最初出自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姓黄名盖,字公覆,东海军师也。乃通曲阿陈.烘笼之人。”这句话描写了当时黄盖为了调和军师与孙权的关系,亲自前往烘笼的人陈曰骥家做客。

繁体字中将“烘”写作“烘”,两个字形相似,只是笔画稍有变化。

烘笼在古代的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多次演变。在《康熙字典》中,烘笼以繁体字“烘”+“籠”的形式记载。其中,“烘”的火字旁上方有一个“永”字旁,下方是“共”字旁。“籠”的左边是“竹”字旁,右边是“龙”字旁。

烘笼的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例句:

1. 高温下,整个城市宛如烘笼,让人难以忍受。

2. 大夏天的,老师让我们不许烘笼里面打开窗户。

组词:

烘干、烘烤、烘烧

近义词:

酷热、炙热、酷暑

反义词:

寒冷、清凉、凉爽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qmqm6yg.html

展开全部内容
更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