缰绳的意思、缰绳的详细解释
缰绳的解释
[halter] 牵马或其他牲畜用的绳子
详细解释
系马的绳索。《水浒传》第五回:“原来心慌不曾解得韁绳,连忙扯断了,骑着摌马飞走。”
繮繩:牵牲口的绳子。《西游记》第五三回:“ 孙大圣 前边引路, 猪八戒 拢了繮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心中无限焦燥,只得拉着繮绳步行一程,再骑一程。”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正说着, 吴忠 赶上来了,从首长手里接去骡子的缰绳,就拉着下山。”
词语分解
- 缰的解释 缰 (繮) ā 拴牲口的绳子:缰绳。脱缰。信马由缰。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绳的解释 绳 (繩) é 用两股以上的棉麻纤维或棕草等拧成的条状物:绳子。绳索。缆绳。绳梯。绳操。绳伎(.杂技中的走绳;.旧时指走绳的女艺人)。绳锯木断(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情)。
网络扩展解释
《缰绳》的意思
《缰绳》是一个成语,意指对人或事物进行控制、约束的手段或掌控之力。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能够掌握和控制自己,不被外界所左右。
拆分部首和笔画
《缰绳》拆分成两个部首和10个笔画。
第一个部首是“缶”(fǒu),表示与陶器相关的东西。
第二个部首是“纟”(mì),表示与纤维有关的东西。
来源
《缰绳》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马车或马鞍上使用的缰绳。马车上的缰绳被用来掌控马匹的方向,使马前进或停止。这个词引申为对人类行为和思想的约束和控制。
繁体
《缰绳》的繁体形式为「韁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缰绳的写法有一些变化。其中,“缰”字的古代写法为「繮」或「韁」,而“绳”字的古代写法为「繩」。
例句
1. 自律是人生成功的缰绳。
2. 只有掌握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拿稳人生的缰绳。
3. 这个领导善于驾驭团队,他的管理就像一条无形的缰绳。
组词
1. 缰绳松懈
2. 缰绳紧绷
3. 缰绳太长
近义词
1. 约束
2. 操控
3. 管制
反义词
1. 自由
2. 放松
3. 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