笾豆的解释
(1).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 孔颖达 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鱼腊籩豆是也。”《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籩豆。”《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仍以宰相女为齐娘,以执籩豆。”
(2).借指祭仪。 宋 苏辙 《谢讲彻<论语>赐燕状》之一:“深念勤劳,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毕陈。” 章炳麟 《訄书·徵七略》:“其细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职,官别为书, 与 周时赞大行相似。”
词语分解
- 笾的解释 笾 (籩) ā 古代祭祀和宴会时盛果品等的竹器。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豆的解释 豆 ò 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豆科。豆子。豆荚(豆角儿)。豆浆。豆绿。
网络扩展解释
《笾豆》这个词是指一种传统的中国器皿,通常用于盛放食物。它是由竹制成的,形状类似于一个长而细的篮子,较为耐用而且透气性好。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笾豆被用于盛放米饭、豆类或其他食物。
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及笔画。部首“⺡”代表竹,部首“⺾”代表米。笔画数量为11画。
《笾豆》一词源自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箯豆」。这是因为在历史上的汉字演变过程中,字形经历了一些变化和简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竹」字的变体「⺡」是较早出现的版本,最初主要用于象征竹子。而「米」字的原始形态,类似于现在的「⺾」,用于表示大米或粮食。这样,结合两个部首就形成了「箯豆」这个字。
下面是一个关于《笾豆》的例句:
我的奶奶常常用箯豆盛放新鲜的蔬菜。
除了《笾豆》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词汇可以与之搭配使用。例如,「米饭」、「竹篮」和「食物」都可以作为组词使用。
至于近义词,与《笾豆》相近的词语有「藤篮」和「竹器」。这些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的意思,可以用来代替《笾豆》。
反义词方面,与《笾豆》相对的词语可能是「陶器」或「瓷器」等。这些词描述了不同材质的器皿,与笾豆的竹制物品形成对比。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nquml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