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利思义的意思、见利思义的详细解释
见利思义的解释
看到利益,想到道义。谓以道义为重。《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谨候》:“四曰廉,见利思义也。” 清 唐甄 《潜书·制禄》:“凡人之性,上者有义无利,其次见利思义,其下见利忘义。”
词语分解
- 见的解释 见 (見) à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会晤:会见。接见。 对事物观
- 思义的解释 .想着道义。《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左传·昭公十年》:“凡有血气,皆有争心,故利不可强,思义为愈。”.思辨能力。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 淳于智 ﹞性深沉,有思义。”.研
网络扩展解释
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遇到利益时能够考虑到道义和正义。它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分别是"见"(jiàn)、"利"(lì)、"思"(sī)、"义"(yì)。其中,"见"是由"⺆"和"见"两个部首组成的,总共有四画;"利"是由"禾"和"刂"两个部首组成的,总共有七画;"思"是由"心"和"田"两个部首组成的,总共有九画;"义"是由"羊"和"丶"两个部首组成的,总共有三画。这四个字的组合形成了成语的含义。
《见利思义》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上溯到《孟子·梁惠王上》这篇文章。文章描述了梁王问梁惠王如何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梁惠王回答说:“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这句话即表明了一个领导者应该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道义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后来,这句话被引申为成语,形成了现今的《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見利思義」,字形和简体字稍有不同,但意思和用法是相同的。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见"的字形是"見","利"的字形是"利","思"的字形是"思","义"的字形是"義"。虽然字形有所变化,但字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
下面是一个例句,展示了《见利思义》的用法:
他作为一名律师,始终秉持着《见利思义》的原则,在处理案件时总是考虑到客户的利益,同时也不违背法律和道义。
与《见利思义》相关的组词有很多,比如"见义勇为"、"见义救人"、"见利忘义"等。这些成语都围绕着利益和道义展开,有的表达正面价值观,有的则是贬义的。
与《见利思义》相近义的词语有"见财起意"、"利欲熏心",它们强调个人因贪图利益而抛弃原则。而相反义的词语包括"舍利从义"、"不图私利",这些词语表示在追求利益时能够坚守道义并牺牲个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