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民的意思、饥民的详细解释
饥民的解释
[refugees of famine;starving masses] 在饥荒中挨饿的人们
详细解释
(1).荒年无食之民。飢,通“ 饥 ”。《后汉书·袁术传》:“加天旱岁荒,士民冻馁, 江 淮 閒相食殆尽。时 舒仲应 为 术 沛 相, 术 以米十万斛与为军粮, 仲应 悉散以给飢民。”《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关 内旱,飢民多卖子以接衣食。”
(2).指挨饿的人。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七:“和城内费了种种的交涉,在十月初头,便有开城放出飢民的事。”
荒年无食之民。《东观汉记·邓禹传》:“今 长安 饥民,孰不延望?”《清史稿·食货志一》:“ 魏裔介 亦请饥民转徙,得入籍占田。”
词语分解
- 饥的解释 饥 (飢②饑) ī 饿:饥饿。饥民。饥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饥餐渴饮。饥寒交迫。饥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饥。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饥荒。饥馑(灾荒)。 饿饱 笔画数:;
- 民的解释 民 í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
网络扩展解释
《饥民》的意思
《饥民》是指因长期饥饿、缺乏粮食而导致生活困苦、生存能力下降的人群。这个词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处于极度贫困和食物不足的人们,尤其是在灾难或战争等特殊情况下。
《饥民》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饥民》共包含两个汉字,分别是“饥”和“民”。
「饥」字的部首为「饣」,有22画。
「民」字的部首为「氏」,有5画。
《饥民》的来源和繁体字
《饥民》一词在汉语中的出现较早,最早见于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饥民传》。在该传记中,白居易描述了饥荒之下民众的苦难境遇。
《饥民》的繁体字为「飢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饥」字的上方常常加上一个象征着人的头部的「人」字,表示饥饿的人;「民」字的下方常常加上两个小点,表示人群的集合。
《饥民》的例句
1. 饥民们饥肠辘辘,迫切期盼着救援物资的到来。
2. 这个地区的饥民生活在极度贫困的环境中,迫切需要国家的扶持。
3. 在灾难发生后,大批饥民涌入救助站,寻求食物和庇护。
相关词汇
- 组词:饥饿、民众、饥荒、灾难
- 近义词:饥饿者、食不果腹的人、穷苦人群
- 反义词:饱食者、富裕人群、满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