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塍的意思、马塍的详细解释
马塍的解释
(1).合欢的别名。《佩文韵府·平蒸》“马塍”引《本草》:“合欢花一名马塍花。” 清 曹寅 《入灵谷寺》诗:“马塍酹客穿陵隧,鸭脚干霄逼相轮。”
(2).地名。在 浙江省 余杭县 西。 宋 代以产花著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马塍艺花》:“ 马塍 艺花如艺粟, 槖駞 之技名天下。”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熙朝乐事》:“其时, 马塍 园丁竞以名花荷担叫鬻,音中律吕。” 清 赵翼 《管公祠香菊》诗:“吾乡近年菊事繁,园户俱工 马塍 艺。”参阅《嘉庆一统志·杭州府二·古迹》。
词语分解
- 马的解释 马 (馬) ǎ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大:马蜂。马勺。 姓。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 塍的解释 塍 é 田间的土埂子,小堤。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马塍
马塍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分组成:马(骨头)和塍(土地)。下面将介绍马塍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马塍的拆分部首为马和土,分别拥有马部首和土部首。整个字共有12个笔画。
来源
马塍是一个古代汉字,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马塍最初的意义是指农田中的田埂。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塍的概念逐渐演变,不再只代表农田中的田埂,还涵盖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种土地和道路的意义。
繁体
马塍的繁体字为馬塍。
古时候汉字写法
马塍在古时的写法稍有不同,其中马的部分通常采用三点水的写法,而塍的部分则是采用冖和土的组合,类似于“冢”的写法。
例句
1. 田里的马塍需要经常浇水以保持湿度。
2. 农民们修整了田间的马塍,使得农作物的生长更加顺利。
组词
马背、塍上、马道、道塍
近义词
田埂、宽塍、土埂
反义词
田地(与马塍相对,代指开发好的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