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服的意思、蛮服的详细解释
蛮服的解释
(1).古代王畿方千里之外,每方五百里分为一服,共分成九服。蛮服在卫服之外,夷服之内,为第六服。《周礼·夏官·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服。” 贾公彦 疏:“言蛮者,近夷狄,蛮之言縻,以政教縻来之。”
(2).泛称远离京城的边远地区。 唐 元稹 《骆口驿》诗:“二星徼外通蛮服,五夜灯前草御文。”
词语分解
- 蛮的解释 蛮 (蠻) á 粗野,凶恶,不通情理:野蛮。蛮横(坣 )。蛮不讲理。 愣,强悍:一味蛮干。 中国古代称南方各族:蛮荒。 方言,相当于“很”:蛮好。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 服的解释 服 ú 衣裳:服装。制服。 穿衣裳:服丧。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药)。 作,担任:服务。服刑。服兵役。 顺从: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辩(旧指认罪书)。服膺(牢记在胸中,衷心信服)。
网络扩展解释
《蛮服》的意思
《蛮服》是一个汉字词,它指的是外族人的服装。在古代中国,当时的中国人认为自己是文明的代表,而将其他民族视为野蛮、不文明的代表。因此,他们称其他民族的服装为《蛮服》。
拆分部首和笔画
《蛮服》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是“虍”(tiger,表示虎),第二个字是“服”(representing clothes,表示服装)。因此《蛮服》的部首是“虍”,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
《蛮服》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庄子·让王》篇。这个词在古代中国文献中多次出现,用于形容中国人认为不同民族的服装。蛮族是中国古代通常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他们与中国人的服饰习惯有所不同。
繁体
《蛮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蠻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字形有所变化。《蛮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为「蠻服」。
例句
1. 他们来自南方,身穿着华丽的蛮服。
2. 古代中国人认为蛮族的服装十分奇异,与他们自己的传统服饰截然不同。
组词
蛮族、服装、传统、奇异、南方。
近义词
异族服饰、异域服装。
反义词
中土服饰、本土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