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靬的意思、牦靬的详细解释
牦靬的解释
亦作“ 犛轩 ”。古国名。《汉书·张骞传》:“因益发使抵 安息 、 奄蔡 、 犛靬 、 条支 、 身毒国 。” 颜师古 注:“自 安息 以下五国皆西域胡也。 犛靬 ,即 大秦国 也。” 清 恽敬 《<坚白石斋诗集>序》:“是故 秦 权 汉 尺,以为质古,《山经》《水注》,以为博雅; 犛轩 、 竭陀 ,以为诡逸……然后推为不蹈袭,不规摹。”
词语分解
- 牦的解释 牦 á 〔牦牛〕一种牛,全身有长毛,腿短。中国青藏高原地区出产,当地人民用来拉犁和驮运货物。肉和乳都可食用。 笔画数:; 部首:牜; 笔顺编号:
- 靬的解释 靬 ā 〔犂( 干皮革。?)靬〕中国汉代西域国名,即大秦国。 笔画数:; 部首:革;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牦靬》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词义与解释
《牦靬》是一个汉字词语,原指一种羊毛制成的绳索。在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们使用牦靬来捆绑物品,进行牧羊或农田作业。如今,牦靬已经很少使用,只在一些地区的方言中保留下来。此外,《牦靬》也可以引申为顽强、坚韧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
《牦靬》的部首是牛,拆解出来的笔画序列是“牛”(3画)和“糸”(6画)。
来源与演变
《牦靬》源自于古代的汉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牦靬作为绳索材料的名字,最早是由羊毛制成,因此其中的“牦”字指的就是羊,而“靬”则是指用织物编织成的带子。
在演变过程中,随着制绳技术的进步,使用羊毛制成的牦靬逐渐减少,被更加耐用而结实的丝线、麻线等所取代。牦靬一词的使用范围也逐渐缩小,并逐渐演变成了拼音“máo”。
繁体字
牦靬的繁体字是“犛靬”,但在现代汉字书写和交流中已很少使用该繁体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牦靬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说文解字》中描述牦靬的字形即是一种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构字形式:上面是字眼“牛”,下面是字眼“糸”。这种写法更符合汉字演变过程中,以象形和指事相结合的特点。
例句
1. 他的行走姿态坚韧有力,如同一根牦靬般顽强。
2. 农民用牦靬把一束谷草捆好。
组词
组词例:牦靬索、牦靬绳、牦靬子。
近义词
近义词例:绳索、缆绳、麻绳。
反义词
反义词例:松散、宽松、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