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虢取虞的意思、灭虢取虞的详细解释
灭虢取虞的解释
鲁僖公 五年(公元前655年), 晋献公 假道 虞国 ,出师伐 虢国 。灭 虢 后,又回师灭掉 虞国 。后以“灭虢取虞”为典故,谓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又消灭掉乙国的谋略。《三国演义》第一一五回:“今先定 西蜀 ,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併吞 东吴 ,此‘灭虢取虞’之道也。”
词语分解
- 灭的解释 灭 (滅) è 火熄:熄灭。 消失,丧失:灭口。灭亡。不可磨灭。灭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 淹没:灭顶之灾。 亡明着 笔画数:; 部首:火; 笔
- 虞的解释 虞 ú 预料:不虞。 忧虑:无冻馁之虞。 欺骗:尔虞我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古同“娱”,安乐。 古代掌管山泽的官:虞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 姓
网络扩展解释
灭虢取虞
灭虢取虞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意思是灭亡虢国并夺取虞国。虢、虞是两个古代的国家名字。在古代中国,如果一个国家被灭亡并被另一个国家夺取,人们常常用“灭虢取虞”来形容这种情况。
拆分部首和笔画
《灭虢取虞》的拆分字形为:灭(火+瓦),虢(虍+去),取(耳+又),虞(虍+余)。
其中,灭的拆分部首为火,笔画数为5画;虢的拆分部首为虍,笔画数为6画;取的拆分部首为耳,笔画数为8画;虞的拆分部首为虍,笔画数为8画。
来源
“灭虢取虞”源于战国时期的中国历史传说。据传,春秋时期的周国有两个强大的国家,一个是虢国,一个是虞国。邻近的晋国在一次战争中被虞国所灭,于是虢国乘虞国疲弱之际,发动战争夺取虞国。后来,人们用“灭虢取虞”来形容一个国家被另一个国家夺取的情况。
繁体
灭虢取虞的繁体字为:滅虢取虞。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以拆分部首为例,灭的古代写法为熐,虢的古代写法为虬,取的古代写法为耖,虞的古代写法为䆘。
例句
他的野心渐渐增大,有将灭虢取虞的迹象。
组词
组词:虞国、虞人、取得、取缔、取而代之。
近义词
近义词:灭国夺权、征服占领、吞并夺取。
反义词
反义词:保国护土、守住阵地、守护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