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蜩的意思、鸣蜩的详细解释
鸣蜩的解释
蝉的一种,亦称秋蝉。体黑色,长一寸馀,翅色赭褐,脉黄色,胸腹部下被白6*粉,鸣器小而成卵圆形,秋间日没时常长鸣不已。亦谓蝉鸣叫。《诗·豳风·七月》:“四季秀葽,五月鸣蜩。” 毛 传:“蜩,螗也。” 孔颖达 疏:“《方言》曰: 楚 谓蝉为蜩, 宋 衞 谓之螗, 陈 郑 谓之蜋蜩, 秦 晋 谓之蝉。是蜩、蝉一物方俗异名耳。” 宋 范成大 《初归石湖》诗:“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 续范亭 《偕友游石屋烟霞并赏满觉垄初桂》诗:“湖平舞白鷺,树静隐鸣蜩。”
词语分解
- 鸣的解释 鸣 (鳴) í 鸟兽或昆虫叫:鸣啭。鸣唱。鸣叫。鸣禽。鸟鸣。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鸣响。鸣奏。孤掌难鸣。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鸣谢。鸣冤。百家争鸣。 闻名,著称:“以文鸣江东”。 笔画数:; 部首:鸟; 笔顺编号:
- 蜩的解释 蜩 á 古书上指蝉:蜩甲(蝉蜕)。世事蜩螗。 笔画数:; 部首:虫;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鸣蜩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鸣蜩
鸣蜩是一个表示蝉鸣声的词语,指的是蝉在夏季高温时发出的尖锐而持续的声音。
拆分部首和笔画
鸣蜩的拆分部首是鸟(鸟字底)和虫(虫字头),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鸣蜩》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鸣鸠在栖,其子和之。一日不见,荐之琼瑰。”这首诗描绘了孤鸟寻找和与伴侣相聚的情景,其中的“鸣鸠”即指鸣蜩,表示鸣蜩鸣叫的声音。翻译为现代文后,鸣蜩逐渐成为蝉鸣的代称。
繁体
「鳴蜩」是鸣蜩的繁体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鸣蜩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一些古籍中写作「冥、酩、冥酩、瞑、冥瞑」等。
例句
夏日午后,竹林中鸣蜩的声音此起彼伏,营造出一片闷热而生机勃勃的场景。
组词
鸣蜩组词示例:夏蝉、蝉鸣、啼蝉、蜩声。
近义词
鸣蜩的近义词有夏蝉、鸣蝉、叫蝉。
反义词
鸣蜩的反义词为寂静、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