笢笏的意思、笢笏的详细解释
笢笏的解释
[bamboo’s hole] 笛孔
详细解释
吹笛时用手按着笛孔。《文选·马融〈长笛赋〉》:“笢笏抑隐,行入诸变。” 李善 注:“笢笏抑隐,手循孔之貌。”一说,笢笏即篾忽,状其声之微细。见 清 朱珔 《文选集释》。
词语分解
- 笢的解释 笢 ǐ 竹子的表皮,可劈成篾条。 理发用的刷子。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 笏的解释 笏 ù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俹 )笏。“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笢笏
笢笏(mǐn hù)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和“⽪”,总共有10划。其中,“⺮”是一个常见的部首,表示竹子;“⽪”是少见的部首,表示皮肤。汉字“笢”表示竹笨,与笛、箫等乐器有关;汉字“笏”表示古代官员所使用的牌子或朝服。合在一起组成的“笢笏”,字面意思是笨笨的竹子和官员使用的牌子。
来源
“笢笏”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司马》中,用来指代古代官员所使用的牌子。在古代官礼中,笢笏是一种象征仪权的物件,由上品竹或花梨木制成,形状类似竹片。官员手持笢笏时,表示担任官职,有权行使官权。
繁体
繁体字中“笢笏”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中,有一种叫做篆书的字体,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形体字书写体系,以捺、横、直、折、弯、钩等直线笔画为主要元素。在篆书中,“笢笏”的写法与现代汉字写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手持着笢笏,昂首阔步地走进大殿。
2. 历史剧中常常可以见到演员扮演的古代官员手持笢笏。
组词
1. 笔政:指古代官员所使用的摆执法宝形象的命令笔。
2. 笛子:一种使用吹气方式演奏的木管乐器。
近义词
牌子、执法宝、官服
反义词
普通竹子、市井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