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谏的意思、纳谏的详细解释
纳谏的解释
(1).接受规劝。多指君主接受臣下进谏。《国语·晋语八》:“纳諫不忘其师,言身不失其友。” 唐 陆贽 《贞元九年大赦制》:“纳諫如响,任贤勿疑。”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臣以进言为忠,君以纳諫为圣。”《前汉书平话》卷中:“任用贤士,纳諫如流。”《清史稿·高宗纪》:“ 锦县 生员 金从善 ,以上言建储立后,纳諫施德,忤旨,论斩。”
(2).向君主进谏。 汉 荀悦 《汉纪·昭帝纪》:“及王之徵也, 吉 遂 又数纳諫,王不能用,遂至於废。”
词语分解
- 纳的解释 纳 (納) à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 缴出吐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谏的解释 谏 (諫) à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谏劝。进谏。谏阻。兵谏。从谏如流。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纳谏》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纳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接受忠言劝告”或“听从谏言。”
拆分部首和笔画
《纳谏》这个词的第一个汉字是“纳”,拆分部首为“纟”,它的总笔画数为6。第二个汉字是“谏”,拆分部首为“讠”,它的总笔画数为7。
来源
《纳谏》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在古代中国,官员们的职责就是奉行君主的旨意,并要及时向君主献策,提出忠言。因此,《纳谏》这个词就产生了。它强调了一个人作为官员应该勇于接受别人的忠告建议,以便更好地为国效力。
繁体
《纳谏》这个词的繁体字为《納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和现代有所不同。以《纳谏》这个词为例,它们的古代写法是:纳-絮-羊,谏-言-贱-凑。
例句
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懂得纳谏,充分尊重下属的意见。
组词
纳闷、纳凉、纳涩、纳聘、谏诤等。
近义词
接纳忠言、采纳劝告、听从忠告、接受劝告。
反义词
拒绝忠告、不听劝告、不顾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