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言的意思、纳言的详细解释
纳言的解释
(1).古官名。主出纳王命。《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孔 传:“纳言,喉舌之官,听下言纳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按, 秦 汉 不置, 王莽 依古制,改大司农为纳言,有纳言将军 严尤 。 北周 初有御伯中大夫,掌出入侍从。 保定 四年改御伯为纳言。 宣帝 末又置侍中。 隋 避 文帝 父 杨忠 诔,改侍中为纳言, 炀帝 大业 十二年又改纳言为侍内。 唐 初为纳言, 唐 武德 四年改为侍中。参阅《通典·职官三》。
(2).尚书等近臣所用帻巾。《后汉书·舆服志下》:“尚书幘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
词语分解
- 纳的解释 纳 (納) à 收入,放进:出纳。藏污纳垢。 接受:采纳。笑纳。纳谏。 享受:纳福。纳凉。 缴付:纳税。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纳鞋底。 姓。 缴出吐 笔画数:; 部首:纟; 笔顺编号:
- 言的解释 言 á 讲,说: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 说的话: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 汉语的字: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 语助词,无义:
网络扩展解释
纳言
纳言是一个中文词汇,有着多种不同的意思和用法。在不同的语境中,纳言可以指代不同的概念。
拆分部首和笔画
纳言的拆分部首是糸和言,其中糸表示丝线,言表示语言。纳言的笔画数为11画。
来源
纳言一词最早出现在《尔雅·释诂》中,意为“敬称臣下。”在古时候,纳言是赞美臣子或官员的一种尊称,用于表示对其忠诚和敬意。
繁体
纳言这个词的繁体形式为「納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康熙字典》中记载纳言的古字形为「納言」,整体形状相当于现代字形的繁体形式。
例句
1. 他是朝廷的纳言,忠心耿耿,能言善辩。
2. 纳言之言,辞严义正,充满智慧与洞见。
组词
纳言可以与其他词汇组成新的词语,如纳言辞、纳言词等。这些词语扩展了纳言的含义,使其更具丰富性。
近义词
与纳言意思相近的词汇有训言、谆谆告诫、谆谆教诲等。
反义词
纳言的反义词可以是忤言、违言、蔑言等,表示违背或不合规定的言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