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偶的意思、骈偶的详细解释
骈偶的解释
指对偶。《宋史·欧阳修传》:“ 宋 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 五季 餘习,鎪刻駢偶,淟涊弗振。”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长歌短篇,操笔輒韵,有 魏武 乐府风,制词质古,一洗駢偶之习。”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会昌一品集》:“其《会昌一品制集》,駢偶之中,雄奇骏伟,与 陆宣公 上下。”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 东汉 文体,受辞赋的影响,不但趋向骈偶,并且趋向工切。”
词语分解
- 骈的解释 骈 (駢) á 两马并驾一车:骈驰。 两物并列,成双的,对偶的:骈句。骈俪。骈文。骈体。骈枝。骈衍(并列相连)。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 偶的解释 偶 ǒ 用木头或泥土等制成的人形:偶像。木偶戏。 双,对,成双成对,与“奇(?)”相对:偶数。偶语(相对私语)。对偶。无独有偶。 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偶或。偶然。偶合。偶尔。偶感。偶发事件。
网络扩展解释
什么是《骈偶》?
《骈偶》(pián ǒu)是一个汉字词汇,指的是双句互相呼应、对仗工整的文学表达形式。通过将两个相对的句子进行呼应,起到加强表达和修辞效果的作用。
拆分部首和笔画
《骈偶》的拆分部首是马(马)和两个手(手),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骈偶》一词的来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等。在繁体字中,它的写作形式是「駢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骈偶」的汉字写法有所不同。有的写作「駢偶」,部首为馬和手。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骈偶」的例句:
1. 风吹草低见牛羊,月明花落知多少。
2. 唇红齿白,笑容可掬。
3. 岁月无声,花开花谢。
组词
与「骈偶」相关的组词有:
1. 骈文:指运用骈偶手法的文章。
2. 骈体:特指诗歌骈偶的形式,要求格律严谨。
3. 骈集:指采用骈偶形式写成的文集。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骈偶」相关的近义词是「对仗」、「对偶」,可以用于修饰文学作品的格律和语言的和谐。
与「骈偶」相反的词是「散文」,指没有格律和对仗的散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