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赋的意思、逋赋的详细解释
逋赋的解释
(1).未交的赋税。《汉书·武帝纪》:“行所巡至, 博 、 奉高 、 蛇丘 、 歷城 、 梁父 ,民田租、逋赋贷,已除。” 颜师古 注:“逋赋,未出赋者也。”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赋税》:“ 周世宗 尝患赋税之不均,詔长吏重定。 潁州 刺史 王祚 躬行部县,均其轻重,补流民逋赋以万数,增其旧籍。”《清史稿·宣宗纪二》:“八月甲子,以皇太后六旬万寿,普免各省逋赋。”
(2).指逃避赋税。《明史·张居正传》:“ 居正 以 江 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农夫占田寡,而为佣耕。其收租税,亩钱三千以上。有闕乏,即束缚诣吏,榜笞与逋赋等。”
词语分解
- 逋的解释 逋 ū 逃亡:逋逃。逋迁。逋荡。 拖欠:逋负。逋租。逋债。 拖延:逋留(逗留)。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赋的解释 赋 (賦) ù 旧指田地税:田赋。赋税。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 念诗或作诗:登高赋诗。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赋予。赋有。天赋。禀赋。 古同“敷”,铺陈,分布。 笔画数:; 部首:贝; 笔顺编
网络扩展解释
逋赋
逋赋指的是拖欠、逃避纳税或负担税款的行为。该词的拆解可分为“辶”和“贝”两个部首,辶表示走,贝表示财富或珍宝。
逋赋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周礼·春官·大宗伯》:“逋者狎妾之言也,逋赋者逋罢肆之费也。”繁体字为「逋賦」。
古代汉字写法中,逋赋的写法有所变化。在《说文解字》中,逋赋的写法为「貶負」,由两个部分组成。在民国时期的金文新编字号表中,逋赋的写法变为「貶賦」。
例句:
1. 他因逋赋多年,已被降级处理。
2. 这个企业被曝出逋赋巨款,将受到严厉处罚。
组词:
1. 逃税:指通过各种手段逃避纳税義务。
2. 拖欠:指未按时支付欠款或欠薪。
3. 逃债:指有债务的人逃避还款的行为。
近义词:
拖欠、逃税、逃债、逃税逃债。
反义词:
守法纳税、守规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