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诵的意思、成诵的详细解释
成诵的解释
谓读书熟,能背诵。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又尝亲见执事,握牘持笔,有所造作,若成诵在心,借书於手。”《宋史·刘恕传》:“ 恕 少颖悟,书过目即成诵。”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陈 名 芸 ,字 淑珍 ,舅氏 心余 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
词语分解
- 成的解释 成 é 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变为:长成。变成。
- 诵的解释 诵 (誦) ò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诵读。背诵。诵诗。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诗歌:作诵(作诗)。 怨谤。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成诵的意思
《成诵》一词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其中“成”字意为“完整、完成”,而“诵”则意为“朗诵、背诵”。因此,“成诵”的意思就是完整地朗诵或背诵。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成”字由“一”和“戈”两个部首组成,总笔画数为6。而“诵”字由“讠”和“孔”两个部首构成,总笔画数为7。
来源
“成诵”这个词源于中国传统教育中注重学习经典文化的传统。古时候,人们通过背诵来记忆、学习经典著作。而“成诵”一词则是强调背诵的过程要完整无误。
繁体
繁体字中的“成诵”并没有改变基本的形态和意思,只是笔画形状上有些许变化。例如,在繁体字中,“成”字的写法为「誠」,而“诵”字的写法为「誦」。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时候会使用一些不同于现代常用字的字形。在“成”字中,有时候会使用从上到下的撇捺形状,如「丹」。而在“诵”字中,有时候会使用从左到右的横画形状,如「」。
例句
1. 他准备了一整天,终于能够完整地成诵了。
2.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背诵、成诵了诗经。
组词
1. 背诵:背诵指通过口头运用进行记忆和学习。
2. 朗诵:朗诵指大声地背诵某些文学作品,让人能够清晰地听到。
3. 完整:完整指没有缺漏或疵瑕,是完备和完全的。
4. 学习:学习指通过学习来获取新知识或技能。
近义词
1. 背诵:记诵、默诵。
2. 朗诵:吟诵、念诵。
反义词
1. 漏诵:指在朗诵或背诵中出现部分遗漏或遗忘。
2. 断诵:指在朗诵或背诵中出现中断或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