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鉢的解释
1.佛教语。托钵。 南朝 梁 沉约 《述僧设会论》:“至时持鉢往福众生。” 唐 吴融 《金陵遇悟空上人》诗:“东阁无人事渺茫,老僧持鉢过 丹阳 。”
2.引申为行脚。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三僧》:“愿得一茅菴,足供大士像,旁可坐卧诵经,足跡不出门,而免持鉢之苦。”
词语分解
- 持的解释 持 í 拿着,握住:持笔。持枪。持牢(把稳)。 遵守不变:坚持。持久。持操(保持节操)。持之以恒。 主张,掌管:主持。持平。持国。持重。持之有故(立论有根据)。 对待,处理:持身(对待自己)。持盈。持
- 鉢的解释 鉢 ō 见“钵”。 笔画数:; 部首:釒;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持鉢(hú bō)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拿着钵”,通常用来指代佛教徒行持钵的行为。按照部首拆分,持鉢由手部为首(扌)和舍部组成。按照笔画,持鉢共有13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佛教传入中国的时期。佛教徒在接受供养时使用钵,持鉢则是指佛教徒持着钵,向信徒接受施舍。
在繁体字中,持鉢的写法为持缽。缽是指那种用来接受施舍的容器,与佛教修行紧密相关。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含义和用法并无太大差异。
一些例句中可以使用持鉢来表达佛教修行的意思,例如:“他每天清晨都会持鉢行至寺庙,修习佛法。”在这个例句中,持鉢被用来描述一个人修行的行为。
与持鉢相关的组词有持鉢行、持鉢僧、持鉢乞食等。持鉢行是指佛教徒每天早晨拿着钵行走以接受供养;持鉢僧指的是执持钵乞食的僧人;持鉢乞食则指的是佛教徒行持钵以接受施舍的行为。
在近义词方面,可以使用乞食、行周游等词来表示持鉢的行为。反义词方面,可以使用施舍、供养等词来表示与持鉢相对的行为。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到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汉语词典 请记住链接:https://hanyu.yuesha.com/oKuum6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