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狗的意思、刍狗的详细解释
刍狗的解释
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魏源 本义:“結芻爲狗,用之祭祀,既畢事則棄而踐之。”。《庄子·天运》:“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芻狗,結芻爲狗,巫祝用之。”后因用以喻微贱无用的事物或言论。 晋 刘琨 。《答卢谌》诗:“如彼龜玉,韞櫝毁諸。芻狗之談,其最得乎?” 唐 李颀 。《裴尹东溪别业》诗:“始知物外情,簪紱同芻狗。” 明 唐顺之 。《读东坡诗戏作》诗:“掃除 李 杜 芻狗語,出入鬼神傀儡門。” 康有为 《屠梅君侍御谢官归索诗为别敬赋》之六:“雜學與夷學,視儒若芻狗。”
词语分解
- 刍的解释 刍 (芻) ú 喂牲畜的草,亦指用草料喂牲口:刍秣(饲养牛马的草料)。反刍。 割草:刍荛(割草称“刍”,打柴称“荛”。指割草打柴的人。后常用作向人陈述意见的谦辞)。刍言(常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刍议(
- 狗的解释 狗 ǒ 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听觉嗅觉都很敏锐,善于看守门户,有的可以训练成军犬、警犬:走狗。狗彘(狗和猪)。狗刨(俹 )(一种游泳动作)。狗盗(小偷)。狗腿子。狗仗人势。狗尾续貂(喻拿粗劣的东西接到美
网络扩展解释
《刍狗》的词义和来源
《刍狗》是指以草料喂养的狗,也用来形容人格卑劣、品行恶劣的人。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村社会。在古代农田中,人们常常会给狗吃草料,这种喂养方式相对较为低劣和粗糙。因此,用《刍狗》来形容品行恶劣的人,是通过对待狗的方式来比喻一个人的卑劣行为。
《刍狗》的部首和笔画
《刍狗》的部首是“刂”和“犬”,其中“刂”是刀的意思,表示切削、割断的意义;“犬”表示狗。
根据这个部首组合,可以得出《刍狗》的总笔画数是8画。
《刍狗》在繁体字中的写法
繁体字中的《刍狗》写作「芻狗」,字形稍有差异,但词义和含义相同。
古时候《刍狗》的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就是以一个典故出现,《诗经·齐风·刍狗》:“刍狗之牖,可以正视。”指的是狗在窗户上望外。在古代文献中,基本只有这个词的典故来源。
《刍狗》的例句
1. 他被人们称为是一个无耻的《刍狗》,背叛了自己的同伴和前任。
2. 别把自己当成一个《刍狗》,应该学会做一个有良知和道德的人。
《刍狗》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刍狗心肠、刍狗行为、刍狗恶行。
近义词:卑劣、卑鄙、下贱。
反义词:高尚、正直、高贵。